通讯时代的产品演变历史

31.10.2014  13:52

过去:腰间别着“大哥大” 瞬间变成“高富帅

未来:智能手机更“聪明” 能指挥开车和做饭

东莞时间网讯 如今,人手一部手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曾经,要想拥有一部“大哥大”移动电话,不仅得花上万元大钞,还得四处找人托关系,市场上一机难求持续了数年之久。称为手机的“鼻祖”“大哥大”,既是人们富裕身份的象征,又是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在那个年代,高科技的神奇通过它来向人们展示。时光流逝,谁也没有想到,现在的科技造就了手机与家用电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手机的智能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代替家用电脑。在东莞市冠和博物馆展览橱窗里,一批老式电话机和手机的“鼻祖”“大哥大”为大家讲述了通讯时代的产品演变历史。

【上世纪5、60年代】转盘电话机被当做全家宝

上世纪5、60年代,“叮铃铃铃……”一根长线,一个带数字的转盘,一个听筒组成的转盘电话机为人们彼此之间的沟通无视距离。在5、60年代,转盘电话机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许便利。正在博物馆参观的张大爷回忆道,“转盘电话机被当成全家的宝贝,安装在我爸爸的床头柜上,那时好奇地总想去玩玩电话机上的转盘。

当年,转盘电话机的机盒多使用木材制作,可分为挂壁式、座机式。“嗦咯嗦咯”拨打电话时,手指插入号码转盘的圆孔中转动一圈,接着回来再按住另一个数字转一圈,直至转完全部电话号码则为拨通了电话。

【上世纪70年代】“大哥大”比贡品还要奢侈

上世纪70年代,“手拿‘大哥大’,适当时候拉拉机器顶端的天线,打开嗓门往人群中大喊:‘喂,喂,喂!你能不能大点声,我这边听不清,喂喂……’当年这样的调子在人群中可以说回头率百分之百啊,大家都会向你投来一阵惊羡的目光!”张大爷说,当年移动电话的“大哥大”,因为体积和重量的原因也被称之为“黑砖头”,但由于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常常要对着话筒大喊大叫“喂喂喂……”。“一时间,手拿‘大哥大’,梳大背头、抹发胶,便成了那个时代人们理想中的富人‘范儿’。

在我们老百姓看来,一部‘大哥大’比旧时献给皇帝用的贡品还要难得。我那时还没能力买‘大哥大’,有一次孩子晚上生病,走了几条村才借到一部‘大哥大’打电话给镇上的医疗所,安排医生下村为孩子看病,讲具体地址都要重复好几遍对方才听清楚。”张大爷讲述道。

“‘大哥大’除了打电话没别的功能,而且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常常要喊。它的一块大电池充电后,只能维持30分钟通话。虽然如此,‘大哥大’还是非常紧俏,有钱难求。”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潘小姐介绍道。

当年,“大哥大“公开价格在20000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000元才可能买到,价格远远超出了“黄牛党”手中的最新一代苹果手机。最初,使用它的人多是政界商界大哥级的人物,“大哥大”亦由此叫开来。

【上世纪80年代】“有事你呼我”成为时髦用语

有事你呼我!”到了80年代初,一种只能接收无线电信号,不能发送信号,只能单方向的移动通讯工具出现在人们视野,被称为“寻呼机”或者BP机。

它外型小巧,可以方便地放在衣袋中或者别在腰间上,加上价钱普遍在数百元不等,一时间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有事你呼我”也成为了当时时髦用语。

一旦收到寻呼信号,它会发出几声轻微的“B—,B—”声,提醒人注意。寻呼机收到信号后,液晶屏幕上会显示出一些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符,它们表示电话号码和简短话语,使用者按照机器显示的号码,用座机来回复。

据有关记载,2007年,随着国家信息产业部公示关闭无线寻呼服务的通知,我国已基本告别无线寻呼台服务,BP机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21世纪】未来的手机更“聪明”可指挥开车做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自手机面世以来,其携方便带、款式多样、话费渐减等优点,成为了消费者日常的必需品。

未来,手机更加智能化将是科技发展的趋势,而不局限于只是一种通讯设备,也就是说未来的手机将会与更多的领域联系起来。比如,用手机遥控开车、指挥厨具做饭、开关灯具、全语音控制等等。

到那时,真正叫做‘一机在手,别无所求’了。”潘小姐笑着说。

(邹俊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