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白先勇敬重父亲 痴心牡丹情缘

17.07.2014  21:02

  中新社香港7月17日电 题:白先勇敬重父亲 痴心牡丹情缘

  作者 杨晓霞

  今年是香港书展25周年,作家白先勇在其新书中再次讲述了他生命中的爱,一是对父亲的爱,一是对艺术的爱。“父亲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而让更多人认识昆曲艺术则是我的文化使命。

  还原“二二八” 敬重父亲

  1952年,白先勇迁居台湾。回忆起来,他表述当时有很多台湾人见到他都特意提及父亲白崇禧,感恩他当时的善念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当年15岁的白先勇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少年,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其父亲过世时,登门吊唁的人很多都是白先勇“不认识”、“没见过”的陌生人。“我也觉得很奇怪,那些人来了后都留言说感谢救命之恩。

  新书取名“止痛疗伤”,白先勇书展的新书发布会上解释,是为了还原历史、填补空白,让人们了解真相,最终走出伤痛。在台湾,至今还有很多冲突是由这个历史根结引起。“不解开就走不出来,没有什么比真相更能让他们的伤口愈合。

  在新书撰写前,白先勇一直努力收集其父亲宣慰台湾时的相关函电、广播、演讲、文告资料,也采访了“二二八事件”幸存者。幸存者之一萧锦文,如今已89岁高龄,提起往事,他不禁老泪纵横,直言当年被押赴刑场枪决路上,因白先勇父亲一道特赦令而逃过一劫。“是你父亲让我多活了66年。

  借此契机,白先勇再一次对父亲肃然起敬,从内心深处肯定他的善良与伟大。“要是换另一个人去安抚台湾,这些幸存者可能就是不同的命运。

  深爱昆曲打造年轻版牡丹亭

  与昆曲的结缘始于上海,白先勇10岁时在上海观看了梅兰芳的“游园惊梦”演出,刚好就看到“牡丹亭”这一折戏,印象深刻。“当时盛况空前,一张票炒到了一条黄金的价格。

  昆曲在明清时曾是国剧,后来随着时代变迁,逐渐式微。而年少时留下的昆曲情结一直让白先勇无法放下。“昆曲是了不得的民族艺术成就,我要让它重新回到舞台。

  过去10年,白先勇一直致力于让昆曲年轻化,塑造青春版牡丹亭。他带领一帮青年昆曲演员走遍全世界,演出高达230场,场场爆满,尤其是200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表演时,高达200美金的套票全部售罄,演出谢幕时外国观众高声欢呼、掌声不断。“他们都看呆了,不知道原来在京剧前几百年还有这么惊艶的艺术存在。

  演出的成功在当地引起了轰动,美国加州大学第二年就在伯克莱分校开通昆曲课,这让始料不及的白先勇感到无比兴奋。“哎呀,没想到一场演出就有这样的效果,我在国内到处跑、到处讲,同胞们都没有这种反应,人家一次就被昆曲的魅力收服了。

  讲到这里,“恨铁不成钢”的心情都写在了白先勇的脸上。“可我还是会继续努力,直到让同胞们相信为止,我就是昆曲的传教士。

  而逾百场演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为了让年轻一代领略到中华传统艺术的风采,白先勇除了培养众多青年昆曲演员,还为学生免费演出,先后投入了逾3000万人民币。为创造舞台效果,200多套精美的舞台服装都是白先勇邀请苏绣老师傅一针一线做出来,仔细到衣服上的每一朵梅花都要重叠有致,尽善尽美。

  “那时我陪着一帮演员在没有窗户的教室里练功,2月风啊,灌得我整个人都僵了。”但那段每天吃大包子,长达10个小时陪练,没有冷气供暖的时光,在白先勇眼里看来是值得的。“我要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昆曲的美,把它传承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