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空调的要造汽车 如何看待格力的“不务正业”?

11.03.2016  13:10

 

 (文/兜哥)

  尽管近一两年来各行业跨界造车的新闻已不鲜见,如乐视、百度、还有腾讯等,但被媒体称为“2016新能源汽车并购第一单”的格力收购珠海银隆事件发生后,还是引发了媒体们的围观。人们不禁想问,为何这些跨界的“格力”们都甘愿冒着巨大的风险,不约而同地想往汽车这个重资金、高门槛、激烈竞争的产业里挤?或许格力以后的广告词要改成“好车,格力造”?

  “董小姐”抢的就是时机

  首先要明确的是,无论是乐视、百度、腾讯、甚至是被媒体称为“PPT”造车的游侠,包括刚刚宣布进入造车领域的格力,其实他们涉及的都是新能源车,基本上都是纯电动车。显而易见,传统车企的实力摆在那里,内燃发动机汽车的市场也已经竞争非常充分和激烈,格力要想再进去分一杯羹,对于一个要从零开始的外部企业来说,根本不可能,也没有理由。

  但汽车业如今正面临着一个历史转型阶段——代表着汽车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能源车已经处在风口,政府已经在国家政策和资金补贴层面上进行鼓励和支持。早在2014年全国两会的时候,在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了要推广新能源汽车,至此一直到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能源车也都是在关于汽车产业的表述中最大的亮点。市场表现或许更能说明一切。工信部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而根据今年1月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0471辆和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

  所以,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兴事物,如今已经到了发展、介入新能源车领域的最佳时机。时机很重要,当年20世纪初,李书福就是看准了汽车消费已经走进入私人消费时代,汽车业准备飞起的机会,跨界造起了汽车。在大量的私家车购买需求下,李书福从只造过冰箱、摩托车,最到后创立起吉利品牌,更干了收购沃尔沃的大事件,为自主品牌扬威。要知道,自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其后10年中国汽车市场年增速高达20%以上,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市场,可谓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十年”。不仅是李书福的吉利,还有魏建军的长城、王传福的比亚迪等,许多没有国资背景的自主品牌都崛起于那个时代。

  但是,时机是不等人的,过了这个“时间窗口”,新能源车的风口也许转瞬即逝。首先表现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早已经有了退出机制。据报道,在今年1月底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再次明确表示,消费补贴政策初衷是培育初期市场,但长期执行消费补贴,企业容易患上政策依赖症,紧盯政策去设定产品,形成新的产业过剩。“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16年基础上下调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将退出。

  所以说,董明珠看准了现在正是进军新能源车的好时机,还没等格力智能手机搞出名堂,又赶紧跨界迈进汽车圈,收购了主营新能源汽车的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此外,面对那么广阔的市场前景,也不难解释今年1月份董小姐放出的那句豪言:“我认为银隆新能源很可能成为珠海第二个千亿企业!

  格力真能造好车?

  尽管是风口,就好像谁都可以造车了?格力能够造好车吗?尽管前景很好,蛋糕画得很大,但并不意味着格力成功的机会就很大——格力其实已经是后进者。同样是家电业的乐视比格力更早进军汽车——在今年春节过后,乐视与超跑品牌阿斯顿·马丁在德国法兰克福就成立电动汽车合作合资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正式宣布双方就未来打造电动汽车的计划启动。而就在刚刚开幕不久的2016CES电子消费品展上,阿斯顿·马丁与乐视合作打造的RapideS乐视互联概念车正式发布。

  在这些跨界者中,作为后进者的格力竞争对手当然不仅仅只有乐视。像阿里集团与上汽集团合造“互联网汽车”、百度的无人驾驶车、腾讯和富士康、和谐汽车的“互联网+智能电动车”,还有刚刚发布首款概念车的“奇点汽车”的智车优行等等,起跑线上早已挤满了各方选手,这里还完全没有算上那些传统车企巨头。

  不过格力的竞争压力并没有上面那些跨界者这么大,因为董明珠很务实的选择了收购一个正在处于上升阶段的车企,而且目前很大一块业务是在新能源客车市场。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银隆新能源主营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技术研发;2015年,该公司新能源汽车销售订单7000辆,产值金额达百亿元;其中,完成生产纯电动客车3189辆,纯电动客车年销量全国排行第七。面对各种跨界者对未来新能源车贴上的各种“互联网”、“智能”的天马行空,格力的发挥空间似乎不大,但相对来说或许将更加务实。不过董明珠的一句“格力有电机厂、有模具开发、有成型的工艺,因此可以和银隆新能源联合开发。”还是让我有点担心。造车行业,还需要一个家电行业去输送技术?在这个离成熟还远的的新能源车市场里,就像苹果对手机的颠覆一样,想象力和预见性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车企这么多,并不缺你一个。

  有意思的是,有媒体指出:“虽然收购细节尚不得而知,但值得注意的是,银隆新能源旗下控股一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若收购完成,格力电器有望间接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董小姐的心思,是不是真的就是要造车,而且是打造出一个“千亿企业”?目前还不得而知,毕竟目前还只是收购阶段。但从格力收购一家生产新能源客车的车企来看,董小姐确实在跨界造车的这个潮流中不走寻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