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不会轻易摔倒

21.10.2015  10:47

从10月16日支付宝推出“扶老人险”开始,人们终于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切入“扶老人”的话题。我们国家始终倡导尊老爱幼,看到老人跌倒在地,国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伸出手去扶一把,但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讹诈”事件,让人们对“扶老人”这样的基本道德义务望而却步。

在大部分人看来,道德在本质上是同“物质”利益迥异的,但“讹诈”老人的所作所为,多以莫须有的理由获取经济上的利益,这不能不让我们对道德的生存现状感到恐慌。更何况,受传统文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所谓“年高德劭”,老人在我们的心目中一直被视为道德的象征,老年人凭借其漫长的人生经验,处事识见,无一不是我们所要尊崇学习的,但这份由传统积淀下来的尊崇也在被一系列讹诈事件逐步磨蚀。更多的人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也有人讥诮“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但无论哪种见解,似乎都同意现在的社会将古老的道德吞噬了。也就是说,透过一系列扶老人被讹事件,人们对社会道德式微的意见再难改变。

其实,在儒家学说体系中,道德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名词,道德既是圣人建制的目标,也是所建“制度”本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名词都被安置在属于自己的谓词构成的空间里,这既是礼的本意,也是礼维系社会的目标和应然效果。“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不从自己的位置走向本然的对立面,这就是仁的本意了。

我们感叹“世风日下”,殊不知,“世风”早已不同。支配现代社会的资本思维,鼓励人们对自己本然的人生处境提出挑战。法律也须“应时而行”,我们的社会,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样的社会基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系统都不可能再保护一套“各安其位”的道德系统。我们现在的困境,与其说是由于道德被轻易挑战而几近崩溃,还不如说是传统道德的制度基础在被抽空之后却一直得不到新的支撑,不如说是因为传统的个人与道德之间的线性结构已经无力支配日渐复杂、宽广的现代人际关系。

道德可不能空喊口号,道德需要政府通过有力的作为来塑造、看护和巩固。再看现在支付宝推出的“扶老人险”,我们当然知晓它并不能扭转“道德”在一出出事件面前的被动,但扶老人险自身的产品定位,也不在于通过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来消除“扶老人”后的追责负担,该保险提供的是法律诉讼费用和法律咨询服务,换句话说,该保险产品的标的是“基于扶老人行为可能产生的纠纷而引起的法律诉讼行为”。它要发挥自身效能,必须待投保人自觉地转移到法律阵地之后。它的引导目的是很明确的,有些律师指责该产品商业投机气味过甚,但商业本质上同道德的指引功能并不矛盾。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大胆地用商业、法律行为来保护道德。支付宝的这款产品或许只是开端,但它利用商业模式来引导、保护道德作为的方法值得嘉许。

道德不会轻易摔倒,只是一直太脆弱。政府和媒体除了声讨各种败坏道德的行为,除了实行惩罚性的措施,以儆效尤外,还需要在建设道德的“护栏”上多费功夫。没有国家制度的看护,道德将逐渐荒败,荒败的开始,或许就是底线被轻易挑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