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刘勇刚:接过担子就要挑好

25.07.2017  18:08

  44岁的刘勇刚是地地道道的黄金本土人。他经营的黄金可口姜糖,以其糖果一族新口味的特色赢得许多荣誉。谈到黄金可口姜糖,刘勇刚饱含深情,不胜感慨——

刘勇刚在办公室工作。

   姜糖制作技艺代代传承

  丰顺县黄金镇出产的姜糖已有60多年的历史。最初生产的姜糖,算不上可口,黑乎乎的,样子很难看,吃起来既辣又不爽口。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1979年冬,第二代黄金姜糖诞生了。新一代黄金姜糖改用白糖、淀粉和生姜汁做原料,加上适量的柠檬酸,以科学方法精制而成,颜色橙黄透明,吃起来清甜爽口,又有韧性,外形包装也很美观。这时候的黄金姜糖,已悄悄地进入市、县各大商场。上世纪80年代末,在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系教授的直接指导下,研制成了第三代黄金可口姜糖。

  黄金姜糖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家族传承,刘勇刚便是这家族中的一员。他1993年开始学习制作黄金姜糖,第二年冬,他接过管理黄金食品厂的担子。他继承前辈制作姜糖的好做法,创新工艺,经过碾生姜、榨姜汁、和面粉、挤浆渗姜汁、煮沸加糖、搅拌、冷却切条、包装等环节,生产出来的姜糖片块均匀细薄,柔韧透明,肉质细腻,甜中带辣,不含防腐剂,还有防止舟车晕浪的功能。包装上更为讲究,小块片周身裹上三层的薄膜纸,再将每五片姜糖装入条形四方盒,文雅美观。

   宁愿“断货”,也要保住姜糖质量

  1994年底,刘勇刚接管黄金食品厂,那时他高中刚刚毕业。摆在他面前的是工厂设备落后,负债累累,工厂秩序紊乱。面临这一系列难题,刘勇刚没有退缩,他想,既然接过了担子,就要把它挑好。于是,他从抓姜糖原材料入手,抓产品质量,求精求细。可是,他的这一做法却让一部分干了几十年的老工人们一时接受不过来。老工人这样认为,质量一抓,产量难免会减少,必然出现“断货”现象,工人们的福利待遇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刘勇刚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质量是姜糖厂的生命线,我们宁愿断货,也要把好姜糖原材料进口关,保证姜糖质量。”他苦口婆心、耐心细致地做说服工作,经过努力,老工人们不但改变了看法,还支持他的工作。从此以后,黄金可口姜糖在超越中得到传承,不断发展壮大,知名度一路飙升,声名远扬。

   既当押货员,又当搬运工

  黄金姜糖以其独特可口的风味和精美的包装,风靡闽、京、沪、粤、川、黔各地及广九铁路沿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刘勇刚常常自己独自一人押货,到达目的地已是半夜三更,他只能自己当搬运工,把车上五六百箱姜糖一箱一箱地搬下去,送进仓库,两个钟头下来,手脚都麻了,手上满是血疱。

  刘勇刚还说,那时自己才20出头,个子矮小,通讯条件差,又不懂当地语言,等两三个小时才能见得到商家老板的面,已司空见惯,与这些老板们打交道,从不相识到相识,从他们带着疑惑的眼神到送来信任的微笑,其间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姜糖产品源源注入科技含量

  与时俱进,源源注入现代科技含量是黄金姜糖能够走到今天且前景广阔的关键。据刘勇刚介绍,制作黄金姜糖的机器设备没有现成的,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他把技术人员请到现场来实地勘察,与他们共同研究,制订方案,机器设备出来后,现场安装试验,哪部分出现问题,就在哪部分修改,哪个环节出问题,就改进哪个环节。

  黄金可口姜糖还漂洋过海,走进马来西亚、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各大商场。近年来,黄金姜糖厂扩大规模,生产姜茶等衍生产品。在工厂管理上,不断向智能化推进,加强工人的能力培训,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黄金可口姜糖,讲究的永远是质量。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赏识,我感到无比快乐。”刘勇刚这样说。

   非遗项目简介

   黄金姜糖

  相传黄金姜糖源于姜汤,配方得自五台山一云游高僧。南宋末年,大臣张世杰、陆秀夫和一批官兵护送小皇帝赵昺逃亡到丰顺境内的韩江边。由于饥寒交迫,惊慌失措加上水土不服,很多士兵出现头痛发烧、呕吐等症状,四处求医不治。士气低落,束手无策之时,恰遇五台山一高僧云游至此。高僧经过“望、闻、问、切”后,知道宋兵得了伤寒,遂献出一道秘方,生姜煮水加红糖饮服。此方果然灵验,宋兵药到病除,从此秘方开始流传民间。

  黄金姜糖的传承方式主要是依靠家族传承。1988年,黄金食品厂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对传统的姜糖生产工艺进行大胆改革。在保持传统做法优点的基础上,提高姜糖辣性,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降低甜度,增加透明度,调整韧性,并改以前袋装为大小盒装,由粒状改为条形,使产品在质和形上都有飞跃。尔后,黄金食品厂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系合作开发丰顺特产黄金可口姜糖系列产品,又推出了姜汁饮料,使产品往多元化方向发展。

  2011年5月黄金姜糖列入梅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7月刘勇刚被列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朱紫球

编辑: 马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