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尴尬,青年节如何才能最青春?

04.05.2015  12:23

“五一”假期过后,“五四”紧随而来,但两个节日的气象却完全不同。

不同最直观的反映在场面上。五一假期,各地景区人山人海,交通出行拥堵不堪。五四青年节,一切如常,用部分青年自己的话说,是“淡淡的就过去了”。

当然,两个节日的差异不仅于此,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也复杂多元,不可简单对照。

但单就青年节来看,青年们对自己的节日有多少认知、认同;青年节能让青年们感受到多少青春飞扬的激情和梦想,也须谨慎观照。

这种谨慎首先缘于几组数据的反差。

在新华网推出的“你的五四青年节是什么样的?”互动调查中,有90.9%的人知道五四青年节,但仅有8.1%的人在过节,66.7%的人从未过过青年节,25.3%的人偶尔过一次。“知”与“行”存在的这一巨大反差,多少令人意外。当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在过一个节时,这个节在公众中有多少影响力,值得深思。

而数据,进一步给出了量化的结论。在调查中,56.6%的人认为五四青年节在青年群体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很小,33.3%的人认为影响力一般,仅有10.1%的人认为影响力很大。

两组数据不得不让人们担忧青年节是否会渐渐沦为一种只有虚名的、形式上的节日。有多少青年,会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感受青春赋予的灿烂使命,进而激励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看来答案也并不那么乐观。

原本应是最青春、最活力的节日,为何会形成这样的落差?

在调查中,48%的人认为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足够的舆论场”;45.9%的人认为是“平时社会缺乏对青年成长的关怀、激励”;43.9%的人认为是“大家都不重视,觉得无所谓”,34.7%的人则认为是“没有假期,无法形成普遍的氛围”;31.6%的人认为是“各个层面的青年节活动太少”......

从数据可以看出,几个原因选项的投票百分比并没有形成明显的趋势和差别,可以说,人们对于青年节影响力不足的原因判断趋于多元,这说明青年节遭遇节日“尴尬”并非一个因素引发,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网民对青年节放假表现出不小的关注和兴趣。

从2008年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为让青年感受到社会关爱,14—28周岁青年可于青年节放假半天。但现实中却很少有青年真正享受到这半天假。调查中,94.9%的人表示自己在青年节里从未放过半天假。对于“半天假”的态度,47.5%的人表示“坚决支持放假,希望全社会能严格执行”,23.3%的人表示“有比没有好”,仅有5.1%的人表示“半天假无所谓”。

虽然放假不是解决青年节遇冷现象的唯一途径,也不见得是最重要途径,但公众,尤其青年群体对假期表达出的强烈愿望,值得重视。在调查中,33.3%的选票认为“严格执行放半天假的规定”可以加强青年群体对节日的认同和参与。如若能严格执行放假规定,青年节在公众中的感受度和认同感必然会相应的提升。更可况,这样的愿望,原本就是国家节假日放假办法中既有的规定。

其实有假期,不仅会增加青年对这个节日的实际感受度,有了假期,青年也才有时间和可能去参加各类社会组织举办的青年节活动,也只有在这些丰富的活动中,青年节应有的内涵和意义才能更好的加以传递和普及。

对于青年节应该举办怎样的活动,调查中,“青春励志正能量主题活动”以36.4%位列各类活动之首。或许,这个结果可以给今后各类组织如何更加有效的举办青年节活动以启示,毕竟,目前74.7%的人认为周围没有适合自己参与的青年节活动,这,多少令每年大量存在的青年节活动感到尴尬。

当今,曾被认为叛逆、不羁的80后们已逐渐“老去”,更具个性的90后成为青年群体的主力,面对不断变化的群体特征和群体诉求,五四青年节如何避免遇冷、做到永远最青春,确实值得好好考虑。 ( 文 / 王莹)

 相关报道:

【新华调查】:你的五四青年节是什么样的?

【网友热议】如何唱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