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锐:勤俭如明灯指引我前行

31.08.2014  12:24

      【说家风 谈家训】

      你穿你的绫罗缎,

  我穿我的麻布衣;

  你吃你的鱼翅燕窝,

  我吃我的梅菜扣肉。

  ●本报记者  李少凤  整理 邓  锐  口述

  邓锐从事侨务工作已20多年。他历经十年写作《梅州华侨华人史》,又耗十年编著《梅州侨批》,完稿后,还把许多价值不菲的珍贵资料捐给中国客家博物馆和档案馆。在朋友眼中,邓锐待人真诚、做事勤勉,擅长英语的他还常帮人翻译资料,颇有人缘。这一切,他归功于代代相传的敦厚家风。日前,记者走近邓锐,听他讲述家风的故事——

  外公是一名医生,经常免费给人看病,给穷困乡亲施药。有一次,邻居有小孩高烧不退,他把价值昂贵、专治高烧的犀牛角送给邻居,让给小孩治病。受外公影响,母亲也有一副热心肠。有一次,我患上急病,有个医生开了些中草药,治好了我的病。从此,母亲就牢记这几味草药。如果有乡亲也患上这种病找母亲帮忙,无论严寒酷暑,她都会上山找好药送过去,而不收一分钱。母亲说:“只要对别人有帮助,而自己又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一定会尽力而为。”

  生活中,母亲也处处为他人着想。她每次给庄稼施肥都坚持用农家肥,而且一定要等足十五天药效过了后再拿去卖;养的猪吃的都是煮过了的糠。有时家里的糠不够猪吃,她宁愿大老远跑去镇上买糠回来,也不愿用饲料代替。“宁愿慢点,也不要害人。”母亲总是这样说。

  相比母亲,父亲教给我们的就更多了。父亲人缘好,每天都有很多人找他喝茶聊天,家里经常就像茶馆一样热闹。他常常说:吃亏是福,宁可自己吃亏,不让他人吃亏。父亲向来淡泊名利,他告诫我们:钱只能为人使,不能人为钱使;只能握在手里,不能挂在心上;钱不能看穿,但要看淡。有一天,父亲接到一个远方亲戚的电话。对方说他儿子病了,需要钱治病。父亲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那时我们都是刚刚参加工作,生活本不宽裕,但父亲还是大方帮忙。“救人才是最重要的。”父亲对钱的坦然态度,让我们敬佩。

  父亲一生信奉“勤俭”二字,生活简朴。他常言:“你穿你的绫罗缎,我穿我的麻布衣;你吃你的鱼翅燕窝,我吃我的梅菜扣肉。”他要求我们生活简朴,衣着整洁干净。父亲还热爱学习。从我们年幼开始,家里就订阅《梅州日报》,积累知识的同时心系百姓、关注国家大事。

  如今,二老虽已去世多年,但上一辈人的精神仿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