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青春》沦为一地鸡毛 青春片之毒谁来治
搜狐娱乐讯(锦城/文 吴三羊/策划)由刘诗诗、郑恺领衔主演的都市青春励志剧《那年青春我们正好》【观剧】正在搜狐视频同步热播中。作为年度热剧《欢乐颂》的接档剧,《那年青春我们正好》拥有天时地利,从《来自星星的你》幕后制作团队到刘诗诗、郑恺原音演绎,摆明是要讲有关爱情、成长与孤独交织出的真实青春故事。但自从开播以来,《那年青春我们正好》的收视率却相对低迷,不走心的剧情设置成了槽点重灾区,游戏、BP机到张信哲等等硬植入的青春元素,几乎与国产青春片如同一辙。
自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等一系列青春片收获高话题性和高票房后,就被当成了同类影视作品的范本,“堕胎、车祸、三角恋”俨然成为国产青春片三件宝,学渣配学霸、老师家长当反派成了固定人设,青春永远残酷又惨烈,不死亡不青春。当下的青春剧也不自觉的在重复这些套路,而《那年青春我们正好》更是全盘接收,生硬度就如同剧中随处可见的“国民饮料”北冰洋,明明在记忆中是挺好喝的,可现在怎么完全不对味。而随着剧情的推进,说好的青春剧也要马上转换画风,变成一地鸡毛、狗血虐心的成年人生活剧。如此刻意而套路化的青春怀旧,着实廉价而矫情。
怀旧要走心 细节要考究
称国产青春片为怀旧片一点都不为过,尤其是当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被过度消费后,青春这个词也几乎失去其原有的激情、奋斗等等具象意义,变成一块鸡肋,充满了各种浮夸甚至超越现实的元素,让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年青春我们正好》显然也落入了青春片的窠臼,把怀旧当诠释青春最有效的手法,可不知道怀的是哪个时空的旧。
刚开头,编导们就一口气甩出超级玛丽、魂斗罗、拳皇、贪吃蛇、猫和老鼠等一系列时代符号,让人实力懵圈,不知道这密集如广告植入的段落是要闹哪样。从校长宣布香港回归到女神只听张信哲,从叔范官二代收集哆啦A梦家族手伴到男女约会就要看《泰坦尼克号》,还有已经变成了打架专属场地的旱冰场里的MJ伴奏,这其中的大多数都是为了营造时代感而生搬硬套,简单堆砌罗列,非常不走心。如果这些时代印记尚属国人共同记忆,还说得过去,那么效仿日本青春片《热血高校》而打造的水手服短裙、中山装西装的校服,可就完全不符合国情,就算有刘诗诗的美腿可以看,观众也不愿买账。
其实,青春片营造时代感无可厚非,比如曾引起韩国收视高潮的青春剧《请回答1997》,其背景同样是20世纪90年代,同样讲的是高中生活,但在怀旧元素的处理上就入情入理。当年正是以H.O.T.、水晶男孩为代表的韩流明星席卷全亚洲之时,粉丝文化初现端倪,参加各种应援活动、在明星家门口蹲守只为见心爱的欧巴一面、写同人小说等等细节生动重现了当时少女们追星的行动轨迹,分分钟就引起观众的共鸣。而对于像总统竞选等历史事件的还原,也都是从剧情需要出发,甚至连片中的大哥太勇创业成功都是符合当时韩国互联网热潮的国情。说到底,在青春片的怀旧虽然只是表现手段,但有诚意够考究的时代元素才能让观众迅速沉浸在故事中。
爱情套路化 无仇不兄弟
青春的美好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可以对爱情奋不顾身,对初恋的怅然若失,还有对友情的义无反顾,《那年我们青春正好》中也不乏这些内容,却充满套路化的处理。比如叛逆少年肖小军,一副挥霍青春我有理的样子,连名字都在向《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马小军致敬,但一切只是流于表面。他最常干的事无非是并不高明的撩妹儿、与老师斗嘴,在维护妈妈时瞪眼睛而已,既没展现出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也缺少共鸣感。而肖小军对刘婷一见钟情的设计,正是青春片里最爱用的痞子爱学霸的传统模式。两人最初相处时永远会招来各路人马寻仇打架,经常落入各种险境,似乎只要两人携手冒险就能相爱。如此散发着主角光环味道的初恋强情节乱入,就如同《少年班》里众人花样追女神一样让人大犯尴尬癌。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对兄弟情的描写是这段青春戏最不合理之处,前一秒镜头刚交待知道郭海兵要追刘婷的肖小军许诺不撬兄弟墙角,转过头肖小军就去约刘婷看电影;而这之前,郭海兵刚替肖小军挡下混混群殴,这段可谓是给“兄弟为我两肋插刀,我插兄弟两刀”做了精准示范。表面上看,主创很可能是想效仿《继承者》里的李敏镐与金宇彬,为肖小军与郭海兵制造出剪不断理还乱的兄弟情,结果却堪比《小时代》的四美撕逼大战。
其实,青春期是建立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刻,这个时期的友情虽然带着年轻人所特有的激情与冲动,但将其简单处理成为爱而反目成仇,不仅三观不正,还让爱情与友情显得如此的廉价与狗血。回过头来看当年的《花样男子》(《流星花园》),无论台版、日版还是韩版,在描写动人的爱情之余,都不吝笔墨讲述F4之间温暖的友情与兄弟情。所以少些狗血多些真诚才是青春剧的人心所向。
坏人脸谱化 老师家长真冤枉
与国内青春片一脉相承,青春剧里的老师家长都是破坏纯洁爱情的坏人,是早恋不成功的绝对外部压力。《那年青春我们正好》也是如此,肖小军与刘婷爱情的阻力来自父母,尤其是刘婷的妈妈、肖小军的班主任何静,这个唠叨、婆妈又暴躁的角色,一边喊着为人师表,一边为了丈夫升职把女儿送上门去给领导儿子当家教,脸谱化到如同新时代的容嬷嬷。其他出场的父母、老师,要么性格软懦,要么是妻管严,毫无创新。
在剧情介绍中,肖、刘、郭三家的上一代人是有很深的恩怨纠葛的,肖小军妈妈与刘婷爸爸是曾经的恋人,郭海兵爸爸是刘婷爸爸的上司。然而这些能够体现主角受原生家庭影响的副线关系,基本上全靠对白实现,处理得简单粗暴。相比较之下,同样主打青春怀旧的韩剧《请回答1988》就显得高明了许多,此剧不仅仅局限在讲孩子们青春时光的故事,还同时展现了父母们的年轻岁月,全剧没有一个反派角色,但戏剧冲突与细腻情感刻画一样不少,完美还原了那个时代。
保持纯度 类型化青春剧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的主线是一对初恋情人在二十年的时间,在理想与现实中迷茫、妥协与抗争的故事。最初的高三橡加上后来的大学,所有校园戏占整部剧的比重连一半都不到,而接下来主角成年后在名利场里打拼(撕逼)的戏,诸如学渣变霸道总裁,官二代变人渣,而受过生活的凌辱的女神奋起反抗等等,完全走虐心路线,与前面的青春戏有割裂感。说白了,青春戏更像是个噱头,既然如此,还不如把青春戏彻底变成回忆戏算了,省得多演多错。
其实,青春剧一直都是作为纯粹的类型剧而存在,尤其是日本韩国很早就有青春剧的历史,更贡献出不少像《高校老师》《野猪大改造》《继承者》等经典青春剧,欧美也有《绯闻女孩》这样的青春剧代表作。如今的国内青春剧,虽然有市场需求,但总是想讲的太多,混杂更多与青春无关的内容,显得诚意不够,反而无法达到当年《十六岁花季》《将爱情进行到底》的高度。《那年青春我们正好》也算是给大家提了个醒,而真正符合当下观众观影需求的青春剧究竟是什么样,还尚需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