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精彩多 舞台上下诠释“郑和精神”

13.07.2017  15:13

  2017中国•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当天 记者 吴杰 摄

  2017中国•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当天 记者 吴杰 摄

  云南网讯(记者 耿颖 吴杰)7月11日,在2017中国•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的舞台上,一场别具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精彩文艺演出让观看者称赞连连,彰显出郑和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舞台下,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作为此次文艺演出的唯一承办学校,参与的师生们为了呈现出最好的舞台效果,在一个多月的紧急筹备、创作与排练中,克服种种困难,诠释着“勇于实践,勇于进取,精益求精”的郑和精神。演出第二天,他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一次文化活动】

  “在呈现的艺术内容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均为原创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艺术总监胡红介绍,此次“中国•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及文艺演出都由该校策划实施。她说:“这是我们学校第一次承办这么大型的活动,优中选优的挑选出了20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其中”。最终,“大家高质量的完成了1000多人的演出量,而且,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发挥出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体现出师生们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格。

  在呈现的艺术内容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均为原创,围绕着‘郑和’和‘晋宁’两大关键词,为本次文化节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文艺的方式再度讲述郑和故事,力求进一步挖掘并呈现文化内涵。

  回顾起整个演出的历程,从筹备到排练,再到正式演出,经历了很多优秀艺术作品成型的经过:创作,推翻,重组,再推翻,再重组,反反复复……不可思议的是,这次演出排练历时不到一个月。

  【一段别样历练】

  “一次次突破自我,把此前认为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滇剧与少数民族戏剧系主任马俊介绍,这些参与200多名学生来自不同学制,不同专业,年龄从14岁到21岁,“他们专业功底扎实,外形条件不错,艺术悟性高,大多数是‘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优秀学生,有志于成为云南省滇剧院、云南省花灯剧院、云南省歌舞剧院等优秀团体中的一员。

  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前提下,“他们凝聚在一起,每天训练的时间平均在10个小时以上,为了同样的一个目标不断努力,一次次突破自我,也一次次把此前认为的‘不可能’变成‘可能’,”马俊继续说。

  开幕式上,首次增设的“郑和纪念大典”让人印象深刻,《郑和赋》、罗盘交接仪式、升帆仪式等元素被巧妙的穿插进去,进一步突出着“郑和走出晋宁、扬帆启航、睦邻友好”……像这样经得起推敲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对此,该校戏曲学院副院长王和平说:“舞台上,演员们都希望把最好的一面留下,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会深思熟虑,舞台后,为艺人服务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我觉得,专业和业余的最大区别在于‘责任心’,这是一种尽心尽力的体现,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也是不断‘磨’出来的态度。老师们在以身作则,也在言传身教。

  2017中国•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当天 记者 吴杰 摄

  【一种艺术态度】

  “我们就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学生们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有苦有乐,有进步,有改变,让王和平感慨和感动的是:“学生们在不断成长和自我提升,为了更好的舞台效果,愿意去下苦功夫。

  他说起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儿:“由于舞台上需要再次放大道具,于是,耍龙的桨比预计的更大了,这就需要此前编排舞蹈的老师进行动作上的简化,便于学生们把桨舞起来,可是,学生们依然觉得那个复杂的动作更好看,所以,提议按照原计划进行,学生们对老师说,愿意抽时间去加强练习,希望保持原有的美感。

  来自2014级花灯表演专业的朱莹回忆起演出最难忘的瞬间时说:“我记得在我前面的同学上台后有个突发情况,他扇子上的螺丝掉了,后来,他一直就紧紧地捏着扇子尽力表演,直到完成最后一个动作,下台的时候,手上都已经捏出血了……

  曾获得过全国第十八届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金梅奖的杨竣宇已经有很多大型活动的演出的经验,不过,此次演出依然让他受益匪浅:“积累了更多的舞台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号召能力。其实,我们就想把我们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彩排现场

  【一直在路上】

  通过这次文艺演出,我在专业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收获,虽然在排练的过程中很辛苦,但是,能和同学们一起努力,让我感到很快乐,也接触到了一些新鲜的东西,多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

  刚开始排练的时候,动作并不怎么协调,但是,我会不停地提醒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哪怕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我很享受,因为我热爱舞蹈,我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岩刀,舞蹈学院2016级学生

  这次有幸参与到郑和文化节的演出,很开心,从刚开始对这次演出的迷茫和担忧,到最后能熟练的完成每一个动作,是一种成长,也是一个珍贵的学习过程。

  从排练到走上舞台,有我们的很多努力和汗水,也有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谢谢老师能给我们这样难得的机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更加出彩。

  ——朱莹,戏曲学院2014级花灯表演班

  这次演出的机会很难得,大家也都非常认真,我们珍惜排练的每一分钟,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班级,不过,大家都很友好,一起讨论动作,一起付出。老师对我们很用心,不停鼓励我们,认真解答我们的疑惑。

  在排练的这一个月中,我学到的东西非常多,学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舞段,虽然还没看到一整台的演出记录,但是,之前看到台下观众热情的鼓掌时,我知道:一定因为非常精彩。

  ——练娜,舞蹈学院2013级学生

  很荣幸参加了这次演出,这次演出让我对舞蹈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云南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每次尝试做不一样的事情,都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演出机会,让我能飞速的成长起来。

  ——岩苦,舞蹈学院2016级学生

  通过参加这次演出,我觉得收获了很多东西,一方面增加了自己的舞台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也从表演艺术家的身上学习到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另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号召能力等。

  这一个月的排练很辛苦,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我们就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尽管演出当中有一些小失误,但是,总体还是非常满意的。

  ——杨竣宇,戏曲学院2014级省花班

  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的演出,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是学民族舞的,由于演出需要,我们去接触和学习街舞,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是我们不怕,我们会用更多的努力去改变、去学 !

  在昨天的演出中,大家真的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做到最好,大家都是最棒的,尽管会很辛苦,但是,我们依然会做到最好!

  ——吴梦娇,舞蹈学院2013级学生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此次演出,我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再次点燃着我们今后的学习热情。当听到台下观众的掌声时,给了我们最足的动力,不管结果怎样,一切都很值得。

  ——岩杰,舞蹈学院2016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