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郑国光:同创公平机制 共御气候风险

20.11.2015  13:58

郑国光  

  11月底召开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将就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行动计划及国际气候制度进行磋商,国际社会充满期待。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中已有167个国家提交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文件,其中我国提出了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政策措施。

  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行动,主动提出并努力实现国家自主贡献,既是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维护全球安全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责任,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国家新型安全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应对气候风险的重大举措。

   科学认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气候风险日益加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分别于1990、1995、2001、2007、2014年发布了五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这些报告集中了全球顶尖科学家最新的观测与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IPCC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事实的态度,从“可能”到“很可能”再到“毋庸置疑”。

  最新的观测分析表明,当前全球气候仍在持续变暖。2014年全球地表气温、海表面气温、海平面升高、海洋热容量、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格陵兰冰盖反照率、南极海冰面积等7方面均打破了历史纪录。2014年是有现代气象记录数据135年来最为炎热的一年,是全球海表气温最高的一年,是自1993年有卫星监测数据以来海平面最高的一年。预计2015年可能成为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气候变化将放大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目前面临的风险并产生各种新的风险,人类社会将置于更加不确定和更难以控制的气候风险之中。热浪、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将更为频繁,全球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加大,水资源量和水质堪忧,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

  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1750年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达到了过去8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本世纪以来,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平均每年增加1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增速从2000年前的1.3%增长到2.2%。其中,47%来自能源供应,30%来自工业,11%来自交通,3%来自建筑。2015年春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超过了400毫克/升关口。温室气体排放速度和规模如不加以控制,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趋势也就无法遏制。

  未来数十年内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降低21世纪及以后的气候风险。如果到21世纪末要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到2050年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40%—70%,到2100年实现近零排放。这既是全球科学界在长期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广泛共识,也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唯一正确道路。

   主动作为:提出国家自主贡献,推动全球共担责任  

  各主要国家提出国家自主贡献,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涉及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环境、外交、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当前最为紧迫的就是全球共同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时也要力所能及承担责任,主动作为,积极减排。国际社会对建立2020年后国际气候新制度充满期待。目前,欧盟(含28个成员国)、美国、中国、俄罗斯等167个国家提交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文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要缔约方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巴黎气候变化大会。

  我国提出国家自主贡献展示了坚定态度。我国从对全人类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及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在提交的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等2020年后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向国内外宣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坚定决心和积极态度。

  我国的国家自主贡献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引起国际社会热烈反响。各国际机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诸多媒体对我国的承诺给予了积极评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盛赞中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为在通往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道路上增强推动力、增进互信感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赞我国此举为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提供了持续动力。据相关国际组织对各国自主贡献分析评估,中国的承诺远超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是有分量、有担当的承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我国的行动将为达成全球新协议作出积极贡献。

  我国的国家自主贡献是务实科学的重大战略。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无论从峰值的发展阶段、碳强度指标还是非化石能源的消费量上来说都是有力度的。据测算,我国达峰时人均GDP大致只相当于美国和欧盟平均水平的30%—40%左右,人均排放只有美国达峰时的一半。实现我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将有望开创一条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传统发展路径更为低碳、在较低收入水平上达到更低峰值的崭新的发展路径。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比2013年只增长了2.2%,增速创新低;煤炭消费量比2013年下降了2.9%,煤炭消费总量峰值可能提前达到。随着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未来煤炭消费量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这将带动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30年之前甚至更早达到峰值,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有效减缓气候变化、降低气候风险作出贡献。

   积极行动:坚持绿色发展,保障气候安全  

  近些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快了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步伐,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取得了新进展。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等绿色能源的市场化应用加大。

  我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提出了碳强度大幅度下降和非化石能源比例提高的承诺及行动,将加快我国向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转型,并有助于推动全球能源系统的低碳化过程。多年以来,我国已经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确立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还提出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未来,我国将在国家战略、区域战略、能源体系、产业体系、低碳发展模式等领域持续不断地作出努力,尽早实现自主贡献目标,创造良好的气候与生态环境,保障气候安全。

  构建公平合理、务实有效和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需要各方携手共进。中国一贯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希望各缔约方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以及各自能力等公约原则,以各自提出的自主贡献为基础,聚同化异,相向而行,推动巴黎气候协议成功达成。中国将继续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进程,为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降低气候风险、保护全球气候作出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20日  作者为中国气象局局长、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中国首席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