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评委须3个月读252部作品引质疑

03.06.2015  09:18

堪称“中国文学界奥林匹克”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上月公布参评作品目录,进入长达3个月的评选阶段。252部参评作品中将诞生10部提名作品,最终获奖作品将在5部以内。这么大的“工作量”,让作为经典文学标杆的茅盾文学奖也遭受质疑,有人发问,评委们短短时间内读得完这些作品吗?

据《中国青年报

本届入选作品比上届多74部

记者日前在中国作家网发现,自3月15日起,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发布征集公告;5月15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正式公布。据悉,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规定,中国作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出版单位、大型文学期刊和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都可以推荐不超过3部的作品。因此无形中扩大了入围范围。

据悉,本届茅奖入选作品比上一届多出74部,作品目录上名家云集:贾平凹的《古炉》和《老生》、苏童的《黄雀记》、韩少功的《日夜书》、王安忆的《天香》、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和《陆犯焉识》、王蒙的《这边风景》。

因最终获奖作品将在5部以内,获奖率不足2%,有读者看到名单后,认为大部分作品纯属“陪跑”,而网络文学作品更被认为是“陪跑”中的点缀。

根据评选流程,每位评委要在3个月内读完这252部作品,并进行实名制投票。有业内人士质疑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另一方面,因茅盾文学奖每4年举行一次,虽然有的作家在4年中熟悉参评作品,但在阅读数量如此之巨的评选过程中,是否会有评委只根据作者的知名度来投票?

前评委:会分小组解读作品

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的陈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不足为虑,“由于评委都是大学教师、文学评论家、研究员等专业人士,本身具有一定阅读面和专业判断力,确实已经有了4年的阅读积累,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之前读过的。就我而言,上一届茅奖的参评作品,有一半是读过的,精读过的也不在少数。

陈晓明介绍了评委的工作流程:“不可能所有评委都对200多部作品有充分的发言权,所以评委们会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部分作品。组内讨论与大组讨论交叉进行,其他组的评委也可以在大组讨论时发表见解。这样经过若干轮讨论与投票最终选出获奖作品。

3月13日,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再度修订“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对比上一版条例,在过程上主要有两处不同:一是年龄要求,首次提出评委“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二是评奖程序,上一版规定“经3轮投票选出不超过20部提名作品”,此次修订为“选出不超过10部提名作品”,提名作品锐减一半,也不再规定轮数。

陈晓明认为:“以前有过80岁的评委,其实近几届的茅奖评委基本年龄都在70岁以下,这次修订只是把这一条条例化了。不再规定3轮投票,更加强化了公平性。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