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部:养老金并轨标准提法是“改革”

26.07.2014  03:5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昨日举行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人保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临近退休的人员,咨询了解相关政策情况是对自身权益关切的正常反映,并没有形成所谓“退休潮”。他表示,养老金并轨的标准提法是“改革”。

   没有形成所谓“退休潮

  针对社会关注的养老金并轨改革,有媒体问如何看待近期因为养老金并轨改革而出现的部分事业单位提前退休的情况。李忠表示,并没有发生所谓的“退休潮”,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临近退休的人员,咨询了解相关政策情况,是对自身权益关切的正常反映。人力社保部将进一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这方面的政策解读,回应社会的关切。

  李忠认为,有关“养老金并轨”,中央的标准提法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不是说这个制度并到那个制度里面”。总的方向是各类群体实行大体相同的基本制度模式,同样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从制度上实现公平,在规则上实现公平,不存在将哪类群体并入其他群体的设计,更不是把各类不同群体的待遇拉平。从这个角度看,在这个词上用“改革”可能比“并轨”更准确一些。

   完善公开招聘回避规定

  李忠表示,人力社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推动建立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规范国家标准,研究起草聘用合同规定,进一步做好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下一步人力社保部将贯彻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加强督促检查。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出台行业处分规定,完善竞聘上岗、考核规定。完善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实施方案,出台事业单位特设岗位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项治理活动。修改完善公开招聘回避规定和违规违纪处理办法,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指导意见。

   极少地区出现当期赤字

  李忠介绍说,医保基金介于在安全合理的区间内。2013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是8248亿元,总支出是6801亿元,总结余是9116亿元,但总结余里主要是职工医疗保险,其中相当部分是个人账户的结余,有3323亿元。他表示,在中国经济发展仍处在转型期,存在经济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医疗费用快速上涨、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给基金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极少部分地区出现了当期赤字。

  人力社保部将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等相关规定,使用历年的结存资金维持当期收支平衡,确保医保待遇能够及时足额地支付。尽可能地提高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比如原来在医保推行之初,是以县级统筹为主,这些年开始逐步推进以市级统筹为主,通过提升基金的统筹层次,来增强基金的共济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深化付费方式改革,加快医保对医疗机构的联网监控系统建设,重点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过快增长。着力健全基金的监管机制,认真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解释,加大对欺诈骗保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追问

   改革谁来“买单”?

  西部某市事业单位56岁的正处级干部,离正式退休还有4年。今年6月,他提前调到市政协担任常委职务,并对此颇感欣慰。“事业单位马上改革了,退休金如何还不知道,能在公务员岗位退,心里有底啊。

  内蒙古52岁的特级教师刘某也萌生去意。工龄30年,已达到提前退休的条件,如果现在退,每月可拿现有收入的90%约4500元,“如果和企业‘并轨’,可能每个月只有2000多元。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告诉记者,他在青海省调研时发现,一些基层医院的资深医生已提前退休,医疗水平大打折扣。“他们担心将来退休金会低很多,不如抢搭‘最后一班车’。

  “提前退休”呼声高企,最大的担忧是收入和养老金可能出现大幅下滑。目前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为工资的80%—90%,企业只有50%左右。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数据显示,2013年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约为3400元,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只有1900元。两者间的巨大落差让很多人“心里没底”。

  有研究测算,如果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进行补缴,涉及总量将达数万亿。这么大一笔钱,谁来买单?是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还是事业单位及个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说:“如果改革成本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加剧‘上学贵’‘看病贵’,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人社部参与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专家披露:肯定不会出现一刀切的“悬崖式改革”,接下来改革推进的关键就是平稳推进,减少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