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刘华:中国核能安全指标排世界前列

04.03.2015  18:11

  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可当前核电保持了较高的安全运行水平

  1月15日,中国的核工业迎来创建60周年纪念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日到来之际强调,要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指出,推动核电装备“走出去”,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把我国建成核工业强国。

  在化石能源储量不足和燃煤燃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当下,推进高效清洁的核能源似乎成了“不得不”的选择。而核能的安全性和公众的“恐核”心态,一直是核能发展中的争议话题。有鉴于此,《环境与生活》杂志从本期开始,开辟“核与辐射安全”系列专栏,从科普的角度,解读和报道有关核能的那些事。栏目开篇,环保部核安全总工程师刘华接受了本刊的专访,与读者一起走近核能,了解有关核与辐射安全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沿革。

  刘华到环保部某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调研

   设立独立核安全监管机构

  《环境与生活》: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概念,我国最早是从什么时候提出的?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刘华:核与辐射安全(下简称“核安全”),是指对核设施、核活动、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采取必要和充分的监控、保护、预防和缓解等安全措施,防止由于任何技术原因、人为原因或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发生,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情况下的放射性后果,从而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不当的辐射危害。

  我国核安全监管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至核工业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核能(亦称原子能)事业起步于核军工,最早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负责核安全的监管。然而,1984年以前,我国尚没有一个能够代表国家、独立于核能发展部门的核安全监管机构。为配合引进法国技术的大亚湾核电项目建设需要,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于1984年1月26日召开会议决定,尽快成立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由原国家科委(现科技部)设立国家核安全局。同年7月2日,该机构正式成立。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范围包括核动力厂、反应堆、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的核安全与辐射安全,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安全,核技术利用项目、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的辐射安全,辐射环境保护,核材料安全,核设备安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管理等。

  核裂变过程示意图

  福岛核事故后各国核态度

  《环境与生活》:世界上核能技术先进的国家,目前对核电的态度不尽相同,特别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据您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目前对核能的态度是怎样的?

  刘华:福岛核事故确实影响了公众、决策者和投资者对核能的态度,欧洲多国还爆发了反核游行。但是,主要核能国家发展核能的信心和决心并没有动摇。可以说,福岛核事故并没有改变世界对核能的需求,而是提高了对核安全的要求。

  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核能作为绿色能源具有重要意义,并将继续开建新一代核电厂。美国多个新建核电厂“建造和运行联合许可证”的审批工作,已经根据原定的能源计划在2012年初完成,并开工建设。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福岛核事故不会对俄罗斯的核能发展计划造成影响,并相信其先进的核电技术能够预防严重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要求对核电厂进行公开的安全检查,确保对核安全的把控毫不松懈。

  欧盟委员会指出,各成员国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核电。欧盟将统一核安全标准,支持关停技术陈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核电厂。

  法国继续进行EPR机组的建设,并将投入14亿美元用于核电技术研发,包括第四代核能系统;英国也继续围绕新建核电厂计划开展厂址准备、设计审查、组织和政策调整工作。

  德国施罗德政府曾于2001年声明,到2021年陆续关闭所有核电厂。2010年10月,默克尔政府则宣布延长核电厂使用期限,把关闭日期推迟到2035年。但福岛核事故后,德国再次搁置了原定延长核电厂使用期限的决定,先暂停了最老的7个机组运行,全面开展安全检查。2011年5月,德国宣布2022年前关闭所有17台核电机组,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这一决策使德国从电力出口国转变为电力进口国,还要解决主要核电企业索要经济补偿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