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决算依新法公开 工资福利支出首次"晒账"

18.07.2015  16:07
alt=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中央部门决算首次依照新预算法公开,多个“首次公开”令人关注

17日,2014年度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如约而至,中央各部门去年究竟花了多少钱将通过一本本“细账”向社会交底。

今年是中央各部门自2011年以来连续第五年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也是首次依照今年实施的新预算法来公开中央部门决算。

新预算法第十四条规定,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20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做出说明。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在去年基础上,今年决算公开继续在多处创新,不仅公开力度更大,内容也更细化,折射新预算法下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不断“加码”。

据介绍,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表格由上年的6张增加至8张,首次公开了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数据,使得中央部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的最终用途一目了然。同时,还首次公开了财政拨款收支财政拨款汇总表,使中央部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结余情况一清二楚。

此外,今年随中央部门决算首次公开政府采购支出、机关运行经费和国有资产占用等情况,使得老百姓对中央部门政府采购支出金额、机关运行经费支出金额、车辆及大型设备占有情况等一目了然。

三公”经费公开内容也更细化,如“三公”经费注释说明更加细化。在以往公开出国(境)团组及人次、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的基础上,首次公开公务接待费相关的批次及人数。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合计58.8亿元,比上年减少11.35亿元,下降16.2%;比预算数减少12.71亿元,下降17.8%。

机关运行、政府采购“细账”首次亮相

新预算法对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明确提出要对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以及政府采购情况等重要事项做出说明。

记者注意到,17日各部门公开的信息中,出现了诸多新数据,包括政府采购支出、机关运行经费和国有资产占用等情况,各部门发放人员工资福利等数据也一并对社会公开,凸显公开力度“再加码”。

如17日率先公开“账单”的中国记协,其决算报告显示去年该机构机关运行经费支出449.76万元,相比2013年减少40万元,减少8.17%;政府采购支出255万元,其中政府服务采购支出220万元;在工资福利方面共花费608万元。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今年各部门公开的机关运行经费是指为保障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

此外,首次对外公开的各部门政府采购支出,按照采购货物支出、采购工程支出和采购服务支出分别列示。

会议费、培训费等行政经费、政府采购信息等都是社会上非常关注的政府支出内容,也是对政府花钱质疑比较多的地方。”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说,向社会公开这些领域信息,能帮助公众更好监督政府的行政开支是否合理、有限的财政资金是否得到有效利用。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这些新增领域的公开显示今年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也是落实新预算法规定的重要举措。以政府采购为例,目前我国年政府采购资金规模已近2万亿元,今年4月中央部门已率先公开了政府采购的预算安排情况,今后年中也会公开决算情况,通过预算公开、合同公开以及决算公开,政府采购全过程的公开机制正在建成。

公开公务接待“细账”,多部门公车购置费为零

中央各部门“三公”经费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记者浏览各网站发现,和往年相比,今年各部门都在“三公”经费注释说明下功夫,在以往公开出国(境)团组及人次、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的基础上,首次公开公务接待费相关的批次及人数。

如农业部公布其去年公务接待费为929.87万元。其中,外事接待支出331.76万元,共接待426批次、3075人次;国内公务接待支出598.11万元,共接待7150批次、55598人次。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公车改革的推进带来了公车费用的减少。如国家工商总局,去年公车经费实际支出504.49万元,比预算减少了33.92万元,而且全部都是养车费用,购车费用为零。

今年各部门还首次公开了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其中重点列出了各部门不同层级和用途的公车数量。

如审计署,截至2014年12月31日,该部门共有车辆193辆,其中部级领导用车24辆、一般公务用车169辆。再如农业部共有车辆4010辆,其中部级领导用车34辆、一般公务用车1959辆、一般执法执勤用车1065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369辆、其他用车583辆。

白景明说,从各部门公开的信息看,政府在“三公”晒细账上又迈出一步。因为每个部门和单位的规模和职能不同,“三公”支出不能只单纯对数字进行比较。但不断扩大的公开范围和越来越细化的数字综合在一起,就能告诉百姓政府明明白白的支出,这也是公众监督越来越有力度的体现。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合计58.8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16.2亿元,比预算数减少3.56亿元,下降18%;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5.99亿元,减少5.28亿元,下降12.8%;公务接待费6.61亿元,减少3.87亿元,下降36.9%。

花钱仍存违纪,提高公信力预算改革待深化

今年是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第五年。五年来,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正朝着规范、统一和细化的方向不断加大力度。但必须看到,规范政府花钱绝非“一纸公开”能解决问题,当前政府花钱依然存在不少违规违纪现象,也凸显进一步推进公开和深化预算改革的必要性。

审计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最新审计报告显示,当前中央各部门在“三公”经费、会议费等管理使用中仍存在不少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如因公出国方面,卫计委、贸促会等5个部门和单位的8个团组擅自更改行程或境外停留时间;公务用车和接待方面,科技部、文化部等33个部门和单位长期占用其他单位车辆;工程院、商务部等10个部门和单位超标列支公务接待费等。

白景明指出,审计中发现的很多问题,最终反映出部门法律意识的单薄。新预算法的实施,对于规范政府花钱实际上是从法的角度树立了严格要求。当前关键是落实好新预算法的各项要求,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同时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从预算编制到执行,不能要钱的时候着急,花钱的时候就不急,要从完善制度的层面继续强化管理。

胡怡建说,推进预决算公开是政府公信力的体现,也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体现。近些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尤其是财政信息公开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百姓关心的内容纳入公开范围,接受社会的检验,应该说政府从被动公开向主动公开转变、主动接受监督、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正在形成。

而针对当前财政收入增速的放缓,胡怡建也强调,随着中国财政收入转入中低速增长,客观上要求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政府花钱的背后是政府做事,随着公开的不断深入,会倒逼减少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对市场的干预,引导政府做该做的事情,从而推进政府简政放权,进一步转变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