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合调查梅江“晕鱼”现象原因未明

22.01.2017  15:11

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应急取样。

  本报讯  (记者张爱飞  通讯员陈志国)本报“民生一线”栏目20日刊登了《梅江河银竹段现大量“毒晕”鱼》一文,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当日上午,环保部门联合丙村镇政府、渔政等部门前往现场调查,并对沿河各村镇进行了走访调查。此后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对多个地段进行采样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水质优良。

  20日上午,市环保局、梅江区和梅县区环保局联合丙村镇政府、梅县区渔政等部门前往现场调查,并对周边河段及沿河各村镇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人员反馈,未发现有沿河企业非法排污现象,也未发现有村民往河中倾倒垃圾的行为,河水水质颜色、气味等方面未见异常,当日巡查未发现“毒晕”鱼情况,在拦河缓冲坝中发现有死鱼。梅县区畜牧兽医水产局工作人员对死鱼进行打捞后观察分析,初步判断鱼致死时间过长,无法作进一步鉴定,认为致鱼死亡原因有多种。

  后经调查人员对沿岸村民走访调查,也有部分村民认为是气候原因造成。调查过程中,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对梅江河银竹段水质进行了应急取样监测分析,并在梅江三龙水电站至梅县区丙村三乡梅江主要河段和主要支流布设21个断面35个点位提取水样作进一步监测。环保部门经对采集的水样的水温、PH、COD、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铜、锌、镍等多个项目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所测项目水质均能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水质优良。据了解,调查人员已要求沿河当地镇村一旦发现类似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渔政、水务部门也将加强河面情况的巡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将联合环保部门追溯源头,发现违法行为依法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