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议事厅】乡村振兴呼唤更多“红旗手”
■ 渔 工
本报报道,3月上旬,梅州市各界妇女欢庆“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在梅城东山教育基地举行。当天,青年“创客”张雪莲收获了梅州市“我心中的三八红旗手”、广东省“三八红旗手”两份荣誉。
突破产业发展短板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市青壮年劳动力还是外出打工为多,这直接给农业带来了劳动力老龄化、规模经营少、种养因循守旧、技术含量低、商品率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可以说,农村基本上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产业化程度非常低。甚至不少农民觉得种田不划算,干脆不再耕地,也像城里人一样买米买菜过日子,直接导致部分农田撂荒。张雪莲这样的“红旗手”回归,无疑是这片土地的新希望。
推动农业产业化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很累,而且事倍功半,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近年来,我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通过组建农业协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社会化服务,加快农业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和三产融合转型步伐,取得了很大成效。
梅州农业大有希望,但前提是要有“新农人”来进行创新农业发展方式的观念对接、模式对接、服务对接。青年“创客”张雪莲学以致用,反哺家乡,投身农业,用四年时间建起了三个农场,开办了土菜馆、社区生鲜连锁店,树起了“梅一客”品牌,收获了省、市“三八红旗手”两份荣誉,确实难能可贵。梅州期待更多张雪莲式的“红旗手”投身乡村振兴行列。复制推广这种“红旗手”应该不分性别、年龄和地域,每一个人都可主动担当,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插上红旗。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当年陶渊明的一声叹息,截中我们当前“三农”工作的痛点。各级各部门应该多多挖掘、宣传、推广张雪莲这样的“红旗手”,并在优惠政策、市场信息、土地集约、技术指导、信贷支持、品牌打造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服务,全力扶持这样的新农人做大做强。唯有如此,才能感召更多的“张雪莲”回归家乡、反哺家乡,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才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张罗,并一步步推动蓝图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