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与鄱阳湖知行学园合作开展新生文学采风实践活动

08.10.2014  10:34

  9月27日,人文与法学学院中文系14级汉语言文学3班、4班的新生们进行了一场传统文化韵味浓厚的文学采风活动。活动由鄱阳湖知行学园导师唐元平老师担任主讲人,系主任姚海燕、副主任韦盛年两位老师全程参与。

  上午九时许,一行74人列队进入中山大学。在陈寅恪故居前,唐元平老师简单回顾了国学大师在中大的故事,与新生们共读陈寅恪教授的名文《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复响彻于幽静的校园之中。唐老师谈及国学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他认为“中文系的学生需要将古代优秀的典籍固化在脑中,必须有所积累,否则就会变成机器”。随后,师生们在陈寅恪先生铜像前合影留念。

  中午饭后,师生一行从中大北门乘船前往北京路天字码头,步行至流水井巷。明清两代许多私塾性质的书院聚集在这一带,这里的每一寸青苔石阶下似乎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穿梭在小街里巷间,在唐老师张驰有度的讲解中回顾广州传统私塾的历史兴衰,亲身见证历史的变迁,新生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广州。

  接着,师生们来到中山四路的万木草堂。在正厅孔子像面前,新生们共同朗读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选段。唐老师简单回顾了康有为、梁启超两位近代思想家在此的活动,勉励同学们向先贤学习,勇于承担国家、民族的责任,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本次文学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农讲所,其前身为番禺学宫。恰逢孔子诞辰2565周年(9月28日)即将到来之际,唐元平老师在明伦堂前教给新生传统的拜师礼仪,并与大家一同诵读了《论语》第一篇《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悠扬的读书声重又响起于古老的学堂中。师生们在经典的润泽下一同缅怀先圣,传承国学。

  作为踏入华农校门的第一堂实践课,本次活动对中文系新生融入广州生活、感受广州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作用。通过走访古老的建筑和儒家人文景观,师生们更好地感受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主讲人唐元平老师希望新生们更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不能理解的部分先存疑,不必急于否定;能够理解体悟的部分结合到当下的生活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通过徒步行走与听取讲授,新生们也锻炼了意志、提高了团结协作的能力。(文图/张义明、韦盛年)

(责任编辑:周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