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科技创新日益升温 本土酒店集团或能弯道超车

01.12.2015  21:04
这边厢,在线旅游格局发生重大变革,OTA(Online Travel Agent)行业之间的参股、融资、并购、联盟的消息频出;那边厢,各大酒店集团升级转型已迫在眉睫。

本网记者 黄艾明 澳门报道

2015年,酒店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边厢,在线旅游格局发生重大变革,OTA(Online Travel Agent)行业之间的参股、融资、并购、联盟的消息频出;那边厢,各大酒店集团升级转型已迫在眉睫。

面对愈发加剧的行业竞争,各大酒店集团需要通过升级转型、合资联盟和技术创新等多种形式,提高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撬动着各行各业的今天,酒店业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引发红利?又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OTA整合 酒店大咖众说纷纭

在2015年CHTA(中国酒店科技联盟 )年会上,多位酒店业大咖热议智慧酒店、共享经济、行业O2O联盟等跨界话题。万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亚太区资讯科技副总监Martin Bookallil表示,CHTA,HTNG,FTP几大组织齐聚,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共享平台,能够互相切磋,互相交流。

近日,包括酒店,OTA,线下旅游等在内的大旅游行业正在进行的非常活跃的重组和整合。在这股浪潮之下,酒店行业受到了变革性的影响。

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集团资讯科技总经理艾思瀚(Shane Izaks)告诉南方网记者,他认为中国酒店市场是一个非常活跃和积极的市场,对于中国旅客来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出游,他们都倾向于使用OTA来进行相关票务预定和旅游产品购买。

艾思瀚指出,中国客人这样的选择购买是基于对这些旅游客房或者旅游目的地的了解。半岛集团(注: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持有及经营全球半岛酒店)乐意看到客人通过OTA来进行旅游产品的购买活动。

然而,除了OTA给酒店行业带来的正面促进,随之而来的“价格战”是否会对酒店集团产生压力?对此,艾思瀚直言:“我们看到不同的OTA之间的价格战促销,但对于酒店本身来讲,最关注的还是客人的体验和服务。”他进一步解释,酒店的客人会被细分为本国客人和境外客人。这两个两个市场对于半岛集团来说,也需要做到一个平衡。借道OTA能够在中国市场产生(酒店订单)数量上的变化,在国外来说则是一个价格和质量的平衡。通过OTA获得的客人,半岛集团则更希望通过其获得品牌上的影响和宣传。

对于OTA的整合潮,如家酒店集团信息技术部资深副总裁王波则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OTA的合并是抱团取暖。如果不抱团取暖,资金链可能会断掉。”王波表示,在携程与去哪儿网的合并之后,大数据能否对其产生影响 ,取决于双方的数据能不能“合起来”并通过数据产生一些价值,也取决于他们的会员活跃程度。携程与去哪儿网合并之后,意味着竞业成本的降低。运营方面反而对双方的一个机会。

王波在接受南方网记者专访时指出,未来OTA面临着来自OTS(Online Travel Service)和酒店的挑战,大部分连锁型酒店都在做自营渠道(微信、官网、APP) 的运营,建立完善自有的会员体系和预定体系。与此同时,OTA“轻服务”的属性,则会带来很多隐患。但OTA现有的线下的资源以及对应的服务依然有很强的竞争力。

中国独立第三方营销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AdMaster发布的《酒店行业消费洞察与营销趋势报告》显示, 目前OTA和团购网站是主要在线预订渠道,酒店自有渠道发展空间很大。

AdMaster指出,对于当前的80后、90后群体,线上预订酒店已全面超过传统的线下预订方式。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O2O的兴起,移动预订成了大多数年轻用户订酒店时的首选。对于酒店品牌来说,拥抱变化,建立自己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是当下要务。

值得一提的是,酒店官方渠道如何吸引新用户下载安装客户端、如何为用户提供良好体验、如何成为客户忠诚度计划的移动平台,是酒店业营销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酒店智能化 本土集团能否借此弯道超车

酒店行业消费洞察与营销趋势报告》进一步显示,智能化近年来成为各行业热议的话题,智能酒店也被酒店业人士所普遍关注。而科技创新的手段,则为本土酒店集团在目前国际管理集团整体占据优势的高端酒店市场,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对此,艾思瀚认为,CHTA这个平台,为中国本土酒店管理集团与国际管理集团均提供了机会。“通过CHTA,我们可以分享一些新的自我研发的技术,获得信息方面的增长。半岛集团会分享自身的科技,中国本土集团同样如此。”艾思瀚称,国内用户更熟知如何使用使用微信之类的软件。本土的酒店管理集团对国内用户更为了解,可能会使用一些本土应用进行酒店的预定和相关服务。“他表示,半岛酒店也从中获得启发和影响,也看好这种做法,希望在以后提供同样的服务,把精力放在科技的研发之上。

王波则认为在科技方面,本土酒店集团已经超越国际的酒店平台了。“本土酒店集团有一个很成熟的系统架构,新开店的IT投入非常低,成本估计是国际管理集团的1/20。时间上也是非常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外酒店很多都是加盟的,并且是以单体酒店的形式加盟,以至于集团很难对会员进行标签化、定制化的管理和营销。这方面,本土酒店集团则相当有优势,善于对每个会员的管理。

以如家酒店为例,王波指出:“我们有两个核心的竞争力,第一是管理系统,管理流程和运营体系;第二是我们的IT系统,我们能通过IT系统 把每一家酒店连起来,实现其他使用第三方系统所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之前做快捷、做中端,现在做星级和民宿,做公寓,这些都是我们通过IT系统把他们连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