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市政协原主席杨林16年受贿184次
防堵“温水煮青蛙”式腐败
16年间收受贿赂184次,积少成多,逐渐堕落。“温水煮青蛙”式腐败一现再现,如何防堵,还需高度关注
7月3日,甘肃省酒泉市政协原主席杨林受贿案一审宣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997年至2013年间,杨林历任嘉峪关市副市长、酒泉市委副书记、酒泉市政协主席。“在这十多年时间里,杨林每年、每月都在持续不断地进行受贿犯罪。我们统计了一下,共先后收受30多个单位或个人的贿赂,共计184次。”检方公诉人这样表述杨林的受贿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行贿人大多分几次、十几次给予杨林好处。杨林单笔受贿钱物并不多,最少的只有2000元。
在检方的起诉书以及法院审判书中,详细记载了这种蚂蚁搬家式的受贿方式:1997年至2010年间,杨林利用职务便利,为嘉峪关市商人达某承揽工程方面谋取利益,达某先后11次送给杨林人民币26.5万元;2005年至2013年间,杨林利用职务便利,为酒泉市商人杨某谋取利益,先后10次收受人民币13万元;2011年至2012年间,杨林利用职务便利,接受酒泉市商人马某请托,先后5次收受马某人民币7.4万元……
“时间久、跨度大,小恩小惠积少成多,能拒绝的不拒绝,贪念最终占了上风。”一名接近杨林的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将这种贪腐轨迹称之为“温水煮青蛙”。16年间一次次、一点点的贿赂,使其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最终身陷囹圄。青蛙是生理上的条件反射丧失殆尽,官员则是心理上的警惕性逐渐钝化。
从“城建专家”到戴罪之身
庭审中,兰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1997年至2013年间,被告人杨林利用担任嘉峪关市副市长、酒泉市委副书记、酒泉市政协主席,主管城市建设的职务便利及职务影响力,先后为33人在承揽工程、竞拍土地、工作调动、职务晋升等方面谋利,收受现金财物折合人民币1358万余元。
“当时听说杨林收了至少上千万元,我就在想,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怎么能贪这么多?”一位在酒泉任职的外来干部告诉记者。
酒泉市肃州区南大街,每天从太阳升起时便显现出商业中心的繁华,直至深夜。这条街是杨林的城建杰作之一。
“曾经拆了好几年也没拆下去,老百姓怨言大,脏乱差的现象还上了电视台的新闻。”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拆迁改造之后的南大街“像个城市的样子”。
雷厉风行、协调督战,杨林在调任酒泉后,城建方面的才能屡次展示。在此期间,酒泉多个城建项目均在其分管下大刀阔斧地完成。甚至在其任酒泉市政协主席期间,也包抓肃州国际明星城建设。
“杨林在城建上还是有自己的一套,这也让他逐渐居功自傲。”甘肃省纪委一名侦办该案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当地一位长期接触杨林的媒体记者也表示,从刚开始的比较谦虚,到后来烟非“中华”很少抽、酒非“茅台”不咋喝,足以看出其内心悄然发生的变化。
“随着个人能力和权力的加大,杨林开始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价值观取向发生蜕变,人生失去信念而迷失方向,最终从拒收钱财到收取小礼物,从收取小钱财到收取大钱财,到来者不拒;上班时间常常聚集在外,饮酒、打麻将,广交生意人,江湖义气盛行,利用职务为他人谋利,为自己敛财,一步步走向堕落。”公诉人如是说。
“鉴于我已经风烛残年,身体疾病较多,也近60岁了,我请求法庭给予我活下去的机会。”这是杨林在庭审时的最后陈述。
“管得太严”方是保护干部
“温水煮青蛙”式的贪腐,杨林并非孤例。
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党崇武说,防堵“温水煮青蛙”式的腐败,首先要解决官员心理上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掌握的权力保持敬畏之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对各种诱惑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患未然,防微杜渐。面对诱惑,不想、不敢、不能动。
除了自律,更重要的是制度“管人”。有专家认为,仍需强化监督制约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尽早发现腐败发生的苗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在甘肃定西,当地纪委从纪检机构改革、公车改革细则、办公用房细则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虽然,“管得太严”这样的声音曾经给纪委带来短期的压力,但是“反四风”典型问题处理数量的居高不下换来的,却是贪腐案件数量的走低。这样的对比,恰恰说明制度建设及加强监督力度对于官员保护所起到的实在作用。
“权力有诱惑性、腐蚀性与扩张性,如果不从领导干部的细微处进行管理,那么权力装不进笼子,最后装进笼子的就是腐败的官员。”一位纪检官员表示。(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黄文新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