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涩苦辣相伴考研路

22.12.2014  12:45

  ●本报记者 何碧帆

  12月27日是全国研究生考试的日子,在临近考试之时,大学生们是怎样冲刺的?他们有着什么故事?近日,记者走进我市唯一的高等院校——嘉应学院,去体会学生们考研的紧张和心酸 。

  记者来到嘉应学院化学和环境学院的一个教室里,这个教室和其他教室有很大不同,里面的桌椅上密密麻麻地放满了堆积如山的考题和考研书籍,而学生们则埋头在书籍之下,认真地看着写着。教室里不时传来隔壁教授慷慨激昂的讲课,而他们,则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整个教室静得只能听见沙沙的翻书声和因寒冷而压抑的咳嗽声。在黑板的右侧,醒目地写着“考研倒计时:5天”。

  1

  考研是孤独的坚持

  因为采访,记者不得不打扰他们,叫出了两名正在学习的学生,陈木华和龙东平。东平是个腼腆的湛江女孩,很爱笑。她告诉记者,考研并没有外界传得那么神秘,他们只是在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每天就是三点一线,早上六点半起床,洗漱吃饭到自习室,中午12点去吃午饭,小睡一会儿又到自习室,晚上6点吃完饭,搞下内务又回到自习室,直到11点多才回到宿舍睡觉。”木华是梅州五华人,一个帅气的男生,他说,他们每天都在一种机械麻木的状态中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一样的事情,那就是看书做题,已经体会不到那种考研的辛苦,只是觉得每天身体都睡不够,一有空闲就想打瞌睡,累了就用冷水冲下脸,几乎是强制着自己去看书,去学习。东平告诉记者:“考研比高考更孤独,高考你能看到整个班都在并肩奋斗,而考研,整个宿舍只有一两个人是战友,晚上回到宿舍,不考研的同学在悠闲地聊天,看电视剧,而自己只能默默走开。偶尔凑上前看一下,却因为强烈的紧迫感不得不离开。有时候自己都会觉得很彷徨。”

  2

  个中辛酸谁人知

  如果说身体累是因为睡不够,那么心理累则是因为来自内心施加的压力。

  为什么考研?当记者抛出这个问题时,这两个质朴的学生都说出了很现实的想法:“想找好工作!”东平告诉记者,他们是师范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大多只能去当老师,或到一般的企业做个职员。“老师我想当,但现在就业形势还比较严峻,老师的编制较紧张,看师兄师姐找工作经常碰得一鼻子灰,自己会忧心。”木华则说:“当周围的同学都在忙着制作简历,准备投档,而我们却不得不埋头做题时,心里真的憋得慌。我常常在想,不就为找个好工作吗?如果大家通过努力找到了好工作,而我考研又没考上,该怎么办呢?但我们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木华说,我是从农村来的,我的理想就是当高校老师,但现在我们学校的老师大多都是“985工程”院校的博士生,我要实现梦想,考研是唯一出路。考不上怎么办?木华说,师兄师姐没考上研又回来复读再战一年的也有不少,但他不想这样。“如果没考上,我会积极就业,以后有机会再考。”

  背景链接

  30%学生被重点院校录取

  嘉应学院教务处张副处长告诉记者,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考研工作,长期以来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将学生考研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考研氛围。以化学与环境学院为例,学校为考研学生配备了专门的考研教室,方便他们安心考研。每逢周六日,还安排专门的老师对考研学生进行免费的基础科辅导。

  在良好的氛围中,嘉应学院考研人数逐年增长,继2012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后,嘉应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再创佳绩:共有198名学生被不同高校录取为研究生,2014年因毕业生总数下降,录取人数下降为145人,但仍有约占30 %的学生被重点院校录取,在全省同类型高等院校中也名列前茅。

  记者手记

  考研是想获取通往成功的入场券

  每年都有那么多人来挤考研这座独木桥,却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摇摇晃晃的走过,期间的心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味。

  11点35分,学生们蜂拥着向饭堂走去。当记者送木华东平回教室时,一位同学以为他们又要回去复习,不明就里地说:“呀,要不要这么拼啊!”就剩几天了,现在不拼什么时候拼呢?

  两位学生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考研是在逃避就业,而他们认为不是,他们只是想通过考研这条路,获取通往成功的一张入场券。这是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或许有人会认为他们眼高手低,一定要找到体面的工作,但是,人的天性不就是一山望着一山高,挑战自己的极限,往更高一层攀登又有什么不对呢?或许,和许多人预言的那样,他们没有考上,或者没有考上心仪的学校,又重新回归社会,接受社会残酷就业仪式的洗礼,但这毕竟是一种途径,一种改变自身的途径。正如嘉应学院教务处张副处长所言:我对我的学生只有一个建议,你只要努力过,拼搏过,无论什么结果,都无怨无悔。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就是一个挑战连接另一个挑战的过程,祝愿梅州学子在过几天的考研考试中获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