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甜甜 最是黄皮真滋味

08.07.2015  17:50

酸甜的海南黄皮深受众多游客的喜爱。 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 本报记者 李佳飞

盛夏,正是海南黄皮成熟的季节,此时各市县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售卖黄皮的摊点,鸽蛋形金黄色的小果儿一串一串束在一起,让见者无不口中生津。那酸酸甜甜的滋味儿,是海南人夏天里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作为中国南方果品,黄皮盛产于华南地区,并不独产于海南,但由于海南独特的气候特征和水土环境,这里的黄皮成熟期较早,常比内地黄皮早一个多月上市,且果实肉厚多汁,酸甜适宜,色香味俱佳,深受内地消费者的欢迎。

那么,海南最好的黄皮在哪里?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海南黄皮看儋州,儋州黄皮看大成。”说的是儋州市大成镇的黄皮远近闻名。据儋州市大城镇党委书记林春晓介绍,该镇种植有2.8万多株黄皮树,年产值突破1600万元,其中,南吉村、调南村、新风村、小岭村分别留存有百年黄皮园10多亩,尤其是南吉村,有一株古老的“黄皮王”,两个人合围都抱不过来,据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在儋州,提起历史悠久的大成黄皮,当地群众自豪不已。据《儋县志》记载: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在儋州大成镇明德村安营扎寨。据说马援品尝路边的黄皮后,曾赞赏有加。而大军在桥上取用河水,此地被称为“洗兵桥”。

大成黄皮有名还与它的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貌有很大的关系。据悉,大成地处丘陵地带,以砂壤土为主,平均海拔138米,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250毫米,平均气温22摄氏度,非常适宜黄皮树种植,因此,这里的黄皮有果大、肉厚、汁多、籽少的特质。

时下,正值黄皮收获采摘的时期,来到大成的黄皮果园,郁郁葱葱的黄皮树连成一道风景,那金灿灿的果实挂在枝叶间,伸手可及。摘一颗下来,小心拨开外皮,黄白色果肉连籽放进嘴里,酸甜的口感,瞬间激活人的味蕾,慢慢吞下多汁的果肉,吐出苦涩的籽,酸中带甜的感觉,唇齿间回味。

当然,海南除了儋州,在三亚、乐东、临高、海口琼山等地均有黄皮种植,有些农村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庭前屋后的空地上,一株黄皮树,既是夏日遮荫纳凉的好地方,又可供随手摘几颗黄皮来品尝,那酸中带甜的口感,给人无穷回味。

不过,可不是什么样的黄皮都可以采了便吃的。如果采错了酸黄皮,那酸到牙齿的感觉是给贪吃者的小小教训。海南黄皮分为甜黄皮和酸黄皮两大类,酸黄皮一般用来加工果脯、果汁、果酱等;甜黄皮以鸡心种最为著名,这种黄皮果大皮厚,种子一般有3至4粒,肉黄白,形如鸡心,口感酸中带甜,回甘生津。

喜食黄皮的海南人不仅喜欢黄皮酸甜的口感,还认为黄皮有很高的养生和药用价值。据说,黄皮含有18种氨基酸、有机酸、膳食纤维、维生素和钾、镁、锰、硒等微量元素,还含有多酚类、黄酮苷等具保健功能的成分,具有开胃、消食、解油腻、松弛肌肉紧张、化解咳嗽、化痰平喘、预防感冒等功能,对人体血液、中枢神经、免疫系统等都很有益。

海口市民吴小姐告诉记者,夏天吃黄皮时,还可以将果肉、果皮和果核一起放在嘴里嚼碎,连渣带汁一并吞下,味道虽有点苦,但可以起到降火强心的作用。海南当地人认为,黄皮尤其是那些带点苦味的,还有消暑、生津的功效,夏季户外活动时如果感到口渴或头晕不适,不妨嚼几个黄皮,不但生津止渴,而且可以有效预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