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大学魅力从选择宿舍开始

11.09.2015  14:32

  开学季又到了,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一成不变的规则今年有了一些新变化。最近,南京理工大学按星座分宿舍的新闻引起了不少人关注,“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被处女座虐”的段子在网间欢乐地传递着。无独有偶,中国人民大学今年在进行迎新工作时也实施了先问卷调查再按需分配的原则,尤其是针对不少特殊需求的新生提供特殊的服务,令人耳目一新。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学曾经是人们心中高不可及的象牙塔,能考上大学,特别是名校,成为不少家庭梦寐以求的目标。所以,长久以来,大学和学生之间始终是一个高高在上,一个趋之若鹜的状态。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能进入大学已经满心欢喜,更加不敢奢望对学校提出什么要求,尤其是生活方面的要求。前几年,因为大学宿舍无空调,新生不适应的新闻还常常夺人眼球。其前提就是“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想读书还能不吃苦”的基调。

  但实际上,随着各地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基地,更应该重视培养对象的人格与素质,尤其是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个性和自由,恰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但要在思想启蒙方面给年轻人以启发,更要在校园生活方面给予年轻人选择和尊重。一句话,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又如何能培养出创新个性的人才呢?

  宿舍安排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对于新生来说决定了四年大学生活的质量,能跟性格更匹配,生活习惯更相近的同学一起生活,不但可以减少摩擦还能增进感情,同时也避免了一些因为性格差异而产生的隐患。实际上,通过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已经可以让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体现出来,对清洁的忍耐度、早睡还是晚睡,看似简单的小事,常常会成为矛盾的根源。新生们毕竟都是在不同屋檐下长大的孩子,突然间和陌生人住进了一间房子,小小的摩擦或许会酿成悲剧,而能够体谅人的差异性并想办法减少摩擦,恰是大学管理者能够以人为本,尊重个体性格的表现。

  不管是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还是复旦大学投毒案,因为琐事或宿舍生活的摩擦产生矛盾最后酿成悲剧的事情时有发生,而每个悲剧背后都是几个家庭的痛不欲生,如果能够通过更人性化的设计减少这样的隐患,何乐而不为?

  过去,大学的学生管理模式一味强调适应,而忽略了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会要求学生们忍耐而不加强大学的服务意识,以帮助新生能够更快适应,用僵化的管理思维如何培养创造型人才呢?在对个性化创新人才越来越渴求的今天,这样的大学管理思维显然已经不能适应。

  大学的魅力在于它的兼容并蓄,胸怀广大,在于宽容、在于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大学本身也应该在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尊重学生方面多下功夫,提供选择,实施人性化服务,给予更多的个性空间,才能更好的释放大学的温度和魅力。

  米糕(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