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重建47座水毁桥梁已竣工11座

21.08.2014  12:00


全长292米的锡坑大桥重建顺利推进,开始铺设桥面。

  去年“8·17”特大洪灾中,五华47座桥梁被毁,数十万群众出行受影响。洪灾发生后,五华全力推进部署救灾复产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桥梁重建方面,制订了专项工作方案,并于去年11月起全面动工建设。目前,该县共筹得重建资金4700多万元,完成11座中小桥梁修复(含重建),其余桥梁重建工程顺利推进。

  45座桥梁进场施工

  “被毁的桥梁有4座,但都是大桥和长桥,最长的锡坑大桥为292米,最短的琴江大桥也有180米,但进度还是挺快的。”日前,笔者在五华县锡坑大桥施工现场采访时,附近住户李伯说,该桥重建自去年开始进场施工以来,就一直没有停过。18日开始,施工单位还调来了2台大吊车,开始铺设桥梁。“按照这样的进度,在春节前完工通车应该问题不大。”施工负责人说。

  在去年“8·17”受灾最严重的龙村镇,笔者走访塘湖大桥、竹园大桥、黄禾墩大桥、新河大桥等施工现场看到,这些工地上的工人正头顶烈日,紧张施工。据了解,龙村镇在洪水中有28座桥梁被毁,目前已经有26座桥梁全部进场施工,剩余的吉祥大桥和独岭大桥已经完成了图纸设计和勘探,因道路和供电问题,还未进场施工。

  去年洪灾发生后,五华县针对桥梁受损情况制定了“一桥一策”重建计划,明确责任分工,不定期督促检查,全力推进桥梁重建。至目前,47座水毁桥梁中已经有45座进场施工,其中11座中小桥梁修复(或重建)完毕。

  多方筹集重建资金

  桥梁的重建或修复,资金压力是最大的挑战。笔者从五华县地方道路总站了解到,重建或修复水毁的桥梁,最低的需15万元,最高的近800万元,总造价约9959万元。针对当地财政比较困难的实际,五华采取政府投入、争取上级补助以及乡贤捐资等方式筹集重建资金。

  “李联金捐100万元、魏宝芳捐60万元、魏标辉捐60万元……外出乡贤和社会集资共筹集资金近900万元,占桥梁重建总造价的三成以上。”横陂镇党委委员李乃林向笔者表示,外出乡贤捐资重建桥梁的热情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镇里的资金压力,加快了施工进度。而龙村镇通过社会集资和乡贤的捐资,也筹得460多万元。

  据统计,目前该县共获得上级财政补助、社会集资及乡贤捐资共4720万元,仍缺口资金5239万元。“此前,县里已经垫付了近1000万元的设计和监理费,另外还投入400多万元支持受灾比较严重的乡镇。下一步,镇、村会尽量发动乡贤和群众捐款,县领导也在积极争取上级和乡贤的支持。”该县地方道路总站副站长孔章城说。

  结合实际提高标准

  笔者在锡坑大桥设计图纸上看到,该桥在设计时除提升桥面高度外,桥面宽度也从以前的3米扩宽至7米。据悉,该县在设计阶段,就充分听取当地群众的意愿,结合实际,适当提高了重建的标准。桥面的宽度普遍扩宽至双车道,桥高也提高1米以上,设计载荷均为公路Ⅱ级,行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抗震也达到六级。此外,该县实行“业主负责、社会监理、行业监管、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施工单位准入门槛,选定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巡查,加强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努力把水毁桥梁重建工程打造成百姓满意的阳光工程。

  (张炳锋 廖伟军 张思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