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推进新时代“新师范”建设
3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我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3月8日,我校召开2017年度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暨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会议。会上,校党委书记朱孔军作题为《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推进新时代“新师范”建设》的讲话,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谈了学习体会,为学校进一步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校专家、学者也纷纷表示,习总书记的讲话对于开创新时代广东工作新局面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在各自岗位上真抓实干、奋发进取,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创广东高等教育的新格局。
朱孔军:学习总书记指示精神,
继续推进新时代“新师范”建设
校党委书记朱孔军在会上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的重要讲话精神
3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
听完袁玉宇代表关于推进产业创新和人才发展的发言,习近平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政策、创新机制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米雪梅代表在发言中讲述了她到广东务工创业20多年的经历。针对米雪梅谈到的问题,习近平强调,将来我国也还会有三四亿人生活在农村,所以农村发展和城市化应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引导人们注重修养品德、保持良知、增强爱心,给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关爱和帮助。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最后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首先表示完全赞同宪法修正案草案,强调对我国现行宪法作部分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形成过程中充分发扬了民主,集中了各方面智慧,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
习近平指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工作,要求广东的同志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习近平强调,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一个必须跨越的关口。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习近平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我们能否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事关我们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习近平强调,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习近平强调,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和方式,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追求,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努力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从一件件小事抓起,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代表团看望代表,发表重要讲话,对广东在新时代新起点开创工作新局面提出明确要求,字字句句饱含对广东人民的深情厚爱,体现了对广东发展全局的系统思考,寄予了对广东这片热土的殷殷重托。
在重要讲话中,总书记要求广东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为学校的进一步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继续推进新时代“新师范”建设,推进高水平大学和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高青人才内培外引、高端平台培育建设,实现学校办学国际化和信息化,力争教师教育出特色、学科建设上台阶,为广东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撑,为全国教师教育振兴积累经验、探索道路、提供示范。
卢晓中:开创全面开放的新格局,铸就广东高等教育新辉煌
卢晓中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广东要“四个走在前列”,这是他继作出“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重要指示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后又一次专门对广东提出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广东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对于开创新时代广东工作新局面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习总书记指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要求广东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这既是对广东的新要求,也指明了广东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近四十年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完全可以说,没有对外开放,就不会有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局面。这也是广东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能为全国探路,并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因素和优势所在。在新时代,广东要继续履行好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探路的担当,并保持全国的前列,就必须“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对外开放可体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上。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正日益成为广东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只要我们遵循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创广东高等教育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深度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并坚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把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与融通中外相结合,就一定能够促使广东从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迈进,铸就广东高等教育新辉煌。
左鹏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贡献更多的聪明才智
左鹏军 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左鹏军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对广东的未来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新目标,表现出深远的战略眼光,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既寄予着对广东继续创新发展的殷切期望,又表现出对广东人民的深厚感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左鹏军表示,这是广东继续做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重要内部动力和思想资源。
左鹏军表示,创新有着长远性、持久性作用,只有以创新为目标,以创新的途径,才能将经济与文化、科技与人文、自然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共生性、综合性、全局性的社会文化生态体系,形成共聚、共建、共享的社会建设发展格局与和谐、绿色、具有命运共同体意义的社会文明形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更多的聪明才智。
蒋达勇: 抢抓第一资源 引领一流发展
(蒋达勇 华南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现代国家与大学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举措和战略抓手。我们要树立人才强校意识,紧抓人才第一资源,着力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支撑。
优化人才引进汇聚通道。要着力完善学校人才引进的目标任务、政策标准、待遇条件、工作程序与考核办法,形成包括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骨干教师、青年英才等各级各类人才引进和晋升的制度通道,以一流学科和学科方向建设为重点,举全校之力,以最广的视野、最大的诚意、最好的待遇、最快的速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完善人才考核评价制度。要探索建立学校人才分类评价、分类考核、分类管理的实施办法,形成包括教学为主、教学科研为主、科研为主以及产学研合作、管理服务等各级各类人才评价、考核与管理的制度规范,强化基于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的考核管理,构建基于高端成果和原始创新的激励机制,努力创造人岗相适、多元发展、人尽其才的制度机制。
搭建人才成长发展平台。要积极对接国家和地方各级各类人才项目,通过青年人才教学科研项目培育、教师学历学位与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教师国际国内访学进修、基于业绩成果的职称岗位晋升等多元化的途径与方式,搭建校内各级各类人才培育、晋升和发展的制度通道,畅通校内人才交流机制,努力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成长平台与发展通道。
要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要主动贴近各级各类人才引进培育和成长发展中的实际需求,大力推进人事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服务大厅、提升人事干部业务能力,努力为各级各类人才从入职报到、职称评聘、岗位晋升到退休离职提供快速便捷、周到细致、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
作者/通讯员:新闻中心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