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批示: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

16.06.2014  22:18

      当前正值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近日,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专门就我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做出批示,要求全市各级卫计部门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预防、救治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副市长王玲也于6月12日召开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情况专题汇报会,要求各级卫计部门切实加强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同时完善重症病例救治网络,加强救治能力建设,尽最大努力降低病死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切实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近日,市卫计部门迅速召开紧急会议,对下一阶段防控工作做出部署:一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强化疫情监测和分析。各级疾控部门要密切监控我市疫情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跟进处理。同时,继续加强病原学检测,及时分析病原学特点,适时调整防控策略。二要加大对重症病人的医治力度。市手足口病定点医疗机构要全力配合做好全市手足口病重症救治工作,及时派出专家到基层一线指导,协助基层做好手足口病诊断、治疗工作。三要强化一线医务人员专业培训力度。各级卫计部门要继续强化对一线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重症病例早期识别能力和救治水平。同时,切实加强对医院、公共场所、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防控工作的督导,促进手足口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减少疫情传播和重症病例的出现。四要扩大防治知识宣传覆盖面。目前,我市手足口病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各级卫计部门要充分借助电台、电视台、报纸,以及政务网、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平台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公益宣传,重点关注流动人口聚居地、居民小区,以切实提高市民防病意识和能力。
      据悉,手足口病作为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及以下的幼儿。每年5—9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今年我市手足口病疫情特点和全省乃至全国的手足口病疫情形势是一致的,体现在发病数峰值较去年高,其上升趋势较2013年出现时间早,而与2012年出现时间和上升趋势基本一致。在接下来的2~3个月,我市手足口病病例数将会维持较高发病水平。目前我市手足口病发病以散发和轻症为主,但也存在出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和重症、死亡病例的风险。截至6月12日,全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比去年同期上升74.6%,其中5月占49.1%。患病儿童中居家儿童病例占72.1%。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链接:

      手足口病基本特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及以下的幼儿,多种肠道病毒都可致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日常接触传播,初期类似感冒症状,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手、足、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斑丘疹。同一儿童在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会多次发病。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自愈,但少数病例可出现重症或死亡。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可传染本病。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物品(如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医疗器具、楼梯扶手、儿童游乐设施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75%酒精不能杀灭肠道病毒,紫外线、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碘酒以及加热煮沸5分钟都可以杀灭病毒。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自愈,只有极少部分患儿会发展为重症病例,个别患儿甚至死亡。
      目前手足口病没有有效药物治疗,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只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才能避免自己感染甚至患病。

      重症的早期表现及处置要领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多发于3岁以下儿童,其早期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持续发烧不退、呕吐、精神差、易惊吓、肢体抖动、呼吸快、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家长在发现患儿出现重症早期表现时,要尽快将患儿送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定点救治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患儿居家隔离时,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同时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手足口病预防要点
      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常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玩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公共的儿童游乐设施要定期清洗、消毒。儿童接触公共设施后要及时洗手、更换衣物。
      5.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文/佛山市卫计局张银钿 余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