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重阳且茱萸,尽孝岁月里 | 今日重阳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重阳节,也叫“重九节”。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化,
它早已不只是简单的自然时令,
而是变成了一个颇富人情味的节日——
敬老节
据民俗学家考据,
重阳节的文化传统,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
西汉时期的长安近郊
就已有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
魏晋南北朝时,
重阳节已被民间普遍重视。
《四民月令》中说:
“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
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还。”
唐代,重阳节被定为民间节日。
明代,皇宫要吃花糕庆祝重阳,
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清代依旧盛行,沿袭至今。
2006年5月20日,
重阳节被列入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
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
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
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妻子和乡亲,
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
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
终于在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
找到了那个法力无边的仙人。
仙人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宝剑。
有一天,仙人对恒景说:
“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
你本领已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
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
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按仙长的叮嘱
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
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
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
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
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
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
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
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
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里
曾有关于此传说的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另外,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
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
双九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
所以,后来重阳节才被立为敬老节。
重阳习俗
登高抒怀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晋代诗人谢灵运为重阳登高制作了一种“谢公履”,使登高更为方便。
插茱萸
茱萸雅号“辟邪翁”,古人认为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避难消灾,或将其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或以其作香袋佩带。
饮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食重阳糕
按照民间习俗吃糕意味着“登高”。在儿时记忆里,重阳糕是平淡日子里让人笑出声的甜。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祭祖
重九之日,九九相叠,思念亦重重。民间还要举行祭祖活动,登高之际,祭扫祖墓,纪念先人。因而,重阳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一些地方有“三月小清明,重九大清明”之说。
重阳诗词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糕
蔡云
篝火鸣机夜作忙,
织工一饮登高酒。
依然风雨古重阳,
蒸出枣糕满店香。
重阳美景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题红叶清流御沟,
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
月落山容瘦。
黄花紫菊傍篱落,
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
强插茱萸随众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佳节,是亲人相聚的节日。
然而,时光之手紧握着刻刀,
在人们身上留下了种种岁月痕迹。
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的长辈慢慢变老。
你有多久没有关注过他们了?
当我们沉浸在工作、学习、旅游……
沉浸在自己的快乐生活中,
你可曾发现——
我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
都和从前不一样了?
虽然岁月的沉淀让他们更从容,
但岁月的痕迹也让他们日渐衰老。
他们脸上和手上逐渐布满了皱纹,
头上的白发也越来越多。
他们的耳朵开始有点背,
打电话总也听不清你说什么。
他们的眼睛开始模糊不清,
看东西总得用放大镜或者戴上老花镜。
他们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岁月却从不善待他们,
曾经年轻潇洒的身影,
如今都成了弯腰倚杖的模样。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
今日重阳,祝天下老人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