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金山街道驻点联系团队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群众诉求三天内回复落实
●本报记者 刘晓娟
特约记者 钟兴明 曾仕谦
通 讯 员 丘晓均
“从我们向镇干部反映,到拆除危墙、清理路面仅仅花了三天时间。现在水泥路面也铺好了,效率真高!”在梅江区金山街道,提起驻点联系工作的干部团队,居民们是赞不绝口。而这一致好评的获得,源于金山街道的“群众诉求三天内回复”机制。
12日是驻点工作日,东街村驻点团队成员如期到各村民家里进行走访。在走访过程中,有村民反映,在麻二村民小组路边的一间荒废多年的祖屋坍塌了,只剩一堵墙矗立在村道旁。“泥墙最高部分有两米多,因为最近雨水多,大家每次路过都胆战心惊,生怕墙倒下来被砸伤。”村民杨伯告诉记者。接到村民反映后,12日当天,驻点干部就到现场勘察、确定实施方案,第二天就组织人员拆除了老屋、清理了路面,短短几天内又将道路铺设了水泥,原有的村道也扩宽了。站在村道上,村民江梅霞高兴地表示:“老屋既危险又影响行人视线,以前经常有人被自行车、摩托车撞倒,现在视野开阔了,大家出入都方便安全了。”
在月梅村,驻点团队也一样广受好评。日前,记者来到该村草塘文体活动广场时,不少村民正在这里打乒乓球、健身。村民黄建翠告诉记者:“小广场原先杂草齐膝高,还是个天然垃圾场,有一大堆垃圾,臭气熏天,每次从这经过都要捂着鼻子。”驻点干部接到村民反映之后,筹资20多万元,建成了草塘文体活动广场,并配置了乒乓球桌、篮球场和各种健身器材。现在,黄建翠几乎每天都来广场上活动,“没有这个广场我们想散心都不知该去哪,大家常常打麻将,现在能出门运动运动,不知多开心”。此外,广场旁还建了一个面积为4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现在书屋藏书共有1600余册,正式开放后受益群众可达3000多人。”村支书刘优响说,农家书屋和文体广场是构建和谐乡村、和谐邻里的重要一步,“现在村里看书学习、跳舞健身的人多了,打牌赌博、无所事事的人少了;多聊天沟通,村民间的摩擦误会也少了”。
据介绍,金山街道“驻联办”设制了专门的意见办理表,要求各驻点团队在入户时做好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填写《群众意见建议办理表》《入户情况登记表》等,把入户走访情况及所收集的意见建议每周上报到“驻联办”,由“驻联办”进行分类梳理,统一进行协调处理,并且保证三天内予以批复落实,最迟不超过一星期。“这样的机制,有效保证了驻点团队的办事效率。干部能够及时了解民情,能迅速行动解决问题,也就能帮助群众多办实事、多做好事。”金山街道党工委委员、东街村驻点干部谢锡明说,群众所有诉求都进入有回应、有落实、有结果的处理流程,驻点联系工作就能切实有效为群众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