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50年前政论重新出版:我写一千字起码花两个钟头

11.12.2014  18:21

金庸与女星夏梦(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一个人,要有大成就,只靠聪明是不够的。

金庸先生天分之高,固不待多言,更难得他精力过人、勤勉过人。治事与著述,两不相误。治事,乃将《明报》经营为全港最具公信力的报纸。著述,写出了约千万字的小说,其他类型的文字也有千万字之谱。这些作品,绝大部分写于1950-1970年代,短短20年间。金庸之大成,殊非幸致。

目今我们所见的金庸作品集,不论是明窗版、远景版、三联版还是朗声版,收录的仅是金庸的武侠作品,严格说来,只算“半部”作品集。

1998年,陈平原教授便有所期待:“倘若有一天,《查良镛政论集》出版,将其与金庸作品集参照阅读,我们方能真正理解查先生的抱负与情怀。”可惜,金庸对自己先前所写政论性质的文字,可不像对他的小说那么措意。金庸曾对记者说:“我们这个报纸的评论是很公正很中肯的,但新闻工作是一个短期的,不是永久性的,而文学创作是一个长期的、永久的事情。”是故,金庸只在1984年出版过一本《香港的前途——明报社评之一》。

查先生年纪已经很大了。也许,现今的他,更有意愿“却顾所来径”,就有了这部《明窗小札1963》的结集、出版。

金庸生平,大宗的著述,也就这么三份了:15部小说,约千万字;二三十年间,七千余篇《明报》社评,超过五百万字;起于1962年12月,讫于1968年10月,每日一篇的《明窗小札》,总数两千篇,二百多万字。

出于同一作者,三类著作,分属三个名字:小说作者,叫做“金庸”;《明报》社评一般是不署名的,特别重要的篇章,会标出“查良镛”之名;《明窗小札》则以“徐慧之”之名发表。

三样文章,笔致大不一样。小说自然与社评不同。小说感性,社评理性。写这两种不同的文类时,“两个脑子分开”(金庸自语)。即便同样以时事为话题,金庸所写社评,与小札,风格也大不同。社评张,小札弛;社评如酒,小札如茶;社评多论辩,小札似清谈;社评更严正,小札更放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