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洲拟借道大坦沙新建两过江隧道 相关优化方案通过

30.05.2014  08:20

十数万居民未来上学看病购物办事全可在岛内解决

■新快报记者 吴璇 通讯员 穗规宣

金沙洲规划优化方案前日获市规委会通过。规划着重调整了此前饱受质疑的金沙洲交通和配套问题。交通方面,规划新增了两个过江隧道,借道大坦沙通往广州城区,再加上此前已规划的大坦沙大桥和沉香沙大桥,未来金沙洲范围内就将再建4个通道对接广州城区。配套方面,金沙洲居民有望实现就医、上学、购物、政务服务等日常生活需求全在岛内解决。

金沙洲仅剩三块地未出让

金沙洲位于广佛交界地区,南北分别与大沥镇和里水镇接壤,东面与罗冲围、大坦沙一江之隔。规划范围面积837公顷,并将整个浔峰岗纳入研究范围,研究范围2693公顷。

此前,金沙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前是自然村落、90年代城市化起步、2002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而金沙洲的规划也曾调整过三次:1999版规划将其定位为广州十大居住区之一,2006年主要解决保障房建设,2009年则提高开发强度增加住宅供应。三版规划的定位都是“居住新城”。

经过近20年发展的金沙洲,大部分地块已开发,建筑面积达745.7万平方米(包括已批待建),目前仅剩三个地块未出让(用地面积22公顷)。

对20年发展检讨出四大问题

此次的规委会对金沙洲20年的发展进行了检讨,总结出四大问题:

①卧城问题,人口集中,缺少产业,商业服务需求依赖周边地区及中心城区;

②交通问题,潮汐交通,承担大量过境交通,但部分道路未同步建设;

③留用地问题,留用地欠账较多,规划预留的留用地未完全落实。经核查,未落实留用地447.56亩(29.84公顷),而未出让用地仅剩22公顷;

④民生问题,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原控规满足设置标准,但建设滞后,现状公服设施比例较低。

规划居住人口将增6.3万

据了解,此次规划编制历时1年,经市、区领导、相关部门及咨询监督委员会审议,并完成征询意见公示,专家预审等程序,提交规委会审议。

此次规划调整,在居住定位之外,为金沙洲增加了另外两个定位。最终定位为“广佛同城门户节点,泛金沙洲服务中心、山水新貌宜居新城”。

本次规划居住人口为18.3万人,比原控规增加1.7万人,比现状增加了6.3万人。规划总建设量827.2万平方米,比原控规增加146.65万平方米,比现状增加81.5万平方米。城中村建设量及广佛高速改造范围化为待定区。增加建设量全部用于解决历史留用地欠账问题、因道路河涌建设拆迁所需安置住宅、以及解决金沙洲建设资金来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