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金砖国家发力创新合作 成为经济增长新驱力

14.07.2014  23:13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电(记者 丁栋)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正式会晤将于15日在巴西举行,14日,中国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金砖国家多边创新合作不断发力、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新驱力。

  由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云南师范大学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14)》指出,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金砖国家,历经了1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各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不同的阻力。

  蓝皮书指出,金砖国家的增长方式呈现明显的粗放型特征,过去10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劳动和资源能源要素投入的增加,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进步缓慢,已取得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达国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报告显示,金砖国家2013年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与前年相比都有所下降,且低于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其他中等收入国家。金砖国家能否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其能否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增长效率,研发投资意愿不高和创新能力不足将损害长期增长潜力。

  蓝皮书认为,要鼓励内生创新并非易事,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增速减慢等都使缺乏创新的后果更加明显。尽管存在各自不同的障碍,但金砖国家在促进创新上各有优势,在其创新体系中都没有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

  “随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金砖国家开始意识到推动科技合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单纯的经贸合作延伸拓展到科技与创新合作,”报告称。

  蓝皮书指出,金砖国家的双边科技合作早已开展并卓有成效。中俄在航天、航空、潜海、军工、核能、农业、生物、机械制造等领域均有较多合作,在科技园区合作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巴在航天、新能源、农业科技、纳米创新研究等方面有较深入合作并取得显著成就。

  蓝皮书认为,金砖国家之间的多边科技合作已经破题并日益受到重视,今年在开普敦举行首届科技和创新部长级会议并发表《开普敦宣言》,确定了金砖国家科技创新框架的主要合作领域,意味着金砖国家多边科技创新合作正在迈上新的轨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