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15万人次参观 百亿保单签约

24.06.2014  14:25

原标题: 中国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15万人次参观 百亿保单签约

不少展商推出优惠政策,吸引了市民抢购。吴伟洪 摄

数据文本:贾肖明 图表:杨佳

   6月22日,历时三天的第三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简称“金交会”)在广州落幕。本届金交会在规模、人气和交易量上都有新突破。

   根据组委会最新公布消息,本届展会总面积4万平方米,同比去年,规模扩大5000平方米,参展机构共300家。初步统计,3日总参观人次15.2万,应聘人数5900人。银行方面,办理小额贷款授信8400万元,个人贷款授信1100万元,理财业务5005.9万元,开卡业务731张,网上银行业务611笔,转账及存取款业务32.7万元;证券基金期货方面,开户数量1228户,预计新增资产2927万元;保险方面,成交总量25453笔,成交总保费8046.16万元,总保额112.85亿元;其他机构交易数量665笔,交易金额1016万元。

   金交会的举办,充分展示了广东金融发展的新面貌,促进了广东金融强省与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广州金交会已经逐渐成为广州抢占金融制高点的重要平台、构建21世纪海上新丝绸之路的重要桥梁、推动广东金融强省建设和广州区域中心建设的重要引擎。

   亮点1

   支持实体经济惠民政策到位

   促成交易、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惠及百姓民生一直是金交会的主要功能之一。本次金交会共有产融对接签约项目46个,其中涉及融资的项目36个,总意向性签约金额约1868亿元。签约的项目类型丰富、产品多样、合作主体多样,突出多层次服务。

   此外,参展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优惠活动。金交会期间举办了4场“粤理财粤多金”百姓理财日推介会,将金融带入寻常百姓家,真正实现了“惠民”服务。

   亮点2

   直击金改前沿打造思想盛宴

   本次金交会以“1+7”(即1场主论坛+7场分论坛)的模式举办了多场高规格的“思想盛宴”,邀请了海内外百余名一线金融业界精英、专家学者聚集广州高峰论剑,对国家金融改革和市场体制机制建设、广东广州金融创新,积极献计献策。

   本届金交会主论坛以“新时期金融改革与先行先试”为主题,力邀学界、业界知名经济学专家,共讨广东金融改革问题。论坛上,精彩观点激烈碰撞,为大家奉上了一场思维盛宴。

   亮点3

   国际元素突出彰显展会品牌

   本届金交会设立了东南亚展区、国际商协会展区、台湾展区,一批海外投资服务机构的参展增加了金交会的国际元素,大力促进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金交会首次引进东南亚金融机构参展,并与大智慧新思维(新加坡)集团共同举办分论坛之一——广州与东南亚金融合作论坛,借海上新丝绸之路东风,探讨广州如何通过与东南亚地区的合作实现“丝海扬帆融通四海”。论坛上,来自柬埔寨、新加坡、缅甸等多个东南亚国家的业界权威就双边经济形势及东盟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努力打造金融互惠合作平台,共创区域合作美好前景。

   亮点4

   弘扬先进文化彰显金融特色

   本届金交会继续突出文化元素,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展示金融文化发展。

   “金榕奖——2014南方金融年度系列评选”正式纳入金交会组委会官方评奖,通过评定12大类奖项,集中展示了广东金融改革创新成绩,表彰和鼓励在推进广东金融业发展、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人物、创新成果、创意模式和优秀品牌。

   金交会启动仪式上对第二届金融图书“金羊奖”的获奖图书作者进行颁奖,在金融文化展区对获奖图书进行展示,并邀请评委与获奖作者代表参加“金融改革、影子银行与普惠金融高峰论坛”,共同探讨金融发展热点,分享著书立作感言。

   金交会上还举办了金融文化专题展,这对社会各界了解广东、广州金融及对外贸易文化发展大有裨益。

   亮点5

   凸显平台功能促进交流合作

   一年一度的金交会已经成为检验过去一年来广东、广州金融改革发展成就和新设机构集中推出的重要时间节点和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广州金融发布”落户亮相,集中发布了包括《2014广州金融白皮书》、广州民间金融街、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广州碳排放交易所和金交会等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重要数据、重要工作,向全国金融业界发出“广州的声音”。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等金融机构在启动仪式上获得授牌,为广东金融改革发展增添新生力量。

   本届金交会延续“引智纳贤”的传统,设立金融人才招聘专区。有116家金融机构在现场推出近3000个招聘岗位,涵盖银行、证券、地方金融、期货、交易所、互联网金融等多个领域,吸引了众多应届毕业生及社会求职者前往应聘。(记者贾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