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两大司法鉴定中心暂停医疗损害司法鉴定

03.05.2018  11:06

大洋网讯 近日,记者获悉,因案件量大和案件处理周期长,为清理积压案件,在与省司法厅、省高院和市司法局、市各级法院协调、沟通后,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以下称“南方医鉴定中心”)遵上级管理部门意见,于2017年上半年停收了医疗损害鉴定类案件。而中大司法鉴定中心早在2016年开始就暂停了医疗损害鉴定的受理,至今没有恢复。

鉴定机构人手不足 花费周期长

今年74岁的张元某(化名)是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人,2015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手术使其走上了反复治疗的道路,以及接下来漫长的医疗侵权诉讼之路。自2016年12月提起诉讼以来,案件至今悬而未决,卡在其中是一份重要证据: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尚未形成结论。据了解,张元某与广医二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已于2017年7月5日委托“南方医鉴定中心”进行医疗损害及伤残等级鉴定。同年9月15日,南方医鉴定中心再向法院发出“补充材料函”。

对此,“南方医鉴定中心”医疗过错鉴定负责人岳霞告诉记者,医疗损害鉴定案件鉴定难、花费周期长,一般需要8个步骤,经医患双方、委托法院等数十人的配合、沟通、协调,才能完成一个医疗损害鉴定。“期间琐碎的工作,团队之间紧密地配合,以及鉴定意见书发放后续工作,非专业人士可能无法体会。

据了解,因“南方医鉴定中心”是高校附设公立鉴定机构,鉴定人员不仅需承担大量的其他鉴定工作,且鉴定人为高校教师,还必须承担科研和教学工作,分身乏力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南方医鉴定中心”主任、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院院长王慧君说,有时候鉴定人员需出庭作证,为了应诉法庭上医患双方对报告的质疑,要花其他鉴定数倍以上的劳动才能完成。

目前少量受理法院委托医疗损害案件

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副主任罗斌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医疗损害鉴定案量稳定在500件左右,每年结案100多例,而退案近300例。数据显示,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接受委托的医疗损害鉴定案件数,2013年受理472件、退案260件;2014年受理463件、退案272件;2015年受理457件、退案232件。

2016年,2017年,因鉴定中心多人辞职,案件又积累过多,只能少量受理部分法院委托的医疗损害案件。”罗斌说。同样,南方医鉴定中心接收全国各级法院的医疗损害鉴定案件委托数量仍逐年增多,2013年至2017年,收案数量分别为320件、323件、372件、398件、318;退件数量分别为156件、217件、207件、225件、201件,退件数几近三分之二。

退案原因主要两个,一是鉴定材料不完整且无法补充,二是原被告双方的争议为事实争议或行政机关司责、超出医疗损害技术鉴定范畴。”南方医鉴定中心医疗过错鉴定负责人岳霞说。

(信时记者吴瑕 通讯员刘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