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文宣钟公祠 数百年的岁月风霜见证棠下钟氏不忘祖德

23.05.2017  11:22

走访对象:棠下文宣钟公祠

地址:天河区棠下北社大街自编9号

大洋网讯  棠下有很多小巷子,蜿蜒狭窄。棠下也有很多祠堂,它们静默地伫立在某条小巷子的尽头。文宣钟公祠,就是这样一座藏在小巷子尽头的古老祠堂。围墙的大门虚掩着,祠堂就坐落其间。走进其中,记者才知道这座祠堂已穿越了数百年的岁月风霜。

建筑

壁画题材尚孝道

文宣钟公祠主体建筑前有一片宽阔的空地,一圈矮矮的围墙将祠堂和空地与外界隔断开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墙是用朴素的青砖砌成的,屋顶是淡绿色的琉璃瓦,用金色书写的“文宣钟公祠”五个大字挂在正门的牌匾上,大门两边是一幅红纸黑字的对联“长绵世泽,丕振家声”。钟公祠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此,沉稳,典雅,大气。站在正门口一抬头,便可看见横梁上精美的木雕,可以想象它簇新时曾拥有怎样的风采。

据《棠下村志》记载,文宣钟公祠为三进建制,面积达550平方米,纵深39.6米,宽13.9米。跨进大门,便可看到悬挂在前厅的“秩斯堂”牌匾。

祠堂的四壁和屋顶相接的地方都绘有壁画,一部分是“卧冰取鲤”、“笼负母归”、“负米养亲”等弘扬孝道的题材,还有一部分是配合中国古诗词所作的山水花鸟画,画面生动、色泽明丽。

历史

曾经历两次重修

在棠下村现存的祠堂中,文宣钟公祠算是历史较为悠久的。它所纪念的先人是棠下钟氏五世祖钟始政,其号文宣。按照《棠下村志》记载的棠下钟氏源流考所示,珠村、员村、棠下钟氏,同是钟永和的后人,永和被封为三村钟姓始祖。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钟永和之孙钟维新迁居棠下,成为棠下钟姓第一代人。文宣钟公祠所纪念的钟始政是钟维新之孙,是棠下钟氏的第五世祖。

从碑记记载来看,文宣钟公祠始建于宋代。“宋五世始政公,号文宣,耕读有工,为子孙建下安定家园,后世为纪念我祖燕翼诒谋,早于宋代年间已建下文宣钟公祠,而后祖德流芳。”数百年间,文宣钟公祠历经风雨,陈旧残缺。后来族人倡议重修钟公祠,因此,1985年和2000年,文宣钟公祠先后经历了两次重修。

记者看到,祠堂后厅供奉着几只神采奕奕的龙船头。原来,棠下龙舟竞渡是一项深受村民喜爱的体育活动,棠下北社也有几条龙船。端午节过后,龙船重新被藏于水中保存,而龙船头则需要供奉在宗族祠堂里,以示敬重。1985年,在为文宣钟公祠集资重修之时,村民也集资造了新的龙船。

今朝

见证钟氏宗族情长

记者从祠堂看管人李叔处了解到,文宣钟公祠是棠下经济社三社和四社成员活动的重要场地。村里人摆结婚酒、添丁酒,逢年过节族人聚餐,都喜欢选在祠堂里。前段时间清明节,钟氏族人刚在祠堂里吃了一顿团圆饭。祠堂平时不对外开放,但每周日下午文宣曲艺社都会来此排练。

李叔管理文宣钟公祠快5年了。他告诉记者,祠堂最热闹的时候是每年端午节时。“三、四社有几条龙船,每年快到端午节时,他们排练都会来祠堂吃饭。最热闹的要数棠下龙船招景日和端午节当天,祠堂里能摆六、七十围。

记者看到,放置在前厅的龙船鼓、龙船桨都沾上了一层灰,从去年端午节结束后,它们便在此处休憩,等待新一年的端午重新下水。每年四月初八之后,龙船队员们便将龙船从藏龙的水塘里挖出来,重新装饰,下水练习,为端午节前后几天最精彩的时刻准备着。

信时记者 焦何结 见习记者 卢舒曼(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