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经文:迈出创新驱动的坚实步伐

18.12.2015  16:58

日前,在广东举办的一个经济论坛上,有学者建议,这个制造业大省应当把“培养新一代企业家”作为重心,加快理顺政企关系,在政策制定、制度创新上给予足够支持。

这个建议非常中肯,对其他地方以及相关部门也是重要的启示。

近些年,世界经济格局重构,贸易规则升级,科技革命兴起,与我国转方式、调结构形成了历史性交汇。能否把握这一战略机遇,迈出创新驱动的坚实步伐,进而在一些重要领域形成先发优势,不断夯实实体经济、释放增长动力、实现转型升级,是对企业的巨大考验,更是对改革的巨大考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不仅列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更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重大部署,加快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把创新贯穿于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靠创新迸发出推动持续发展的深厚力量。

一、经济下行的压力风险与创新驱动的上升活力正在“赛跑”,中国经济站在创新发展的竞技场上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走势偏弱、复苏乏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从先前的3.3%下调到3.1%。发达经济体中只有美国相对好一些,上半年经济增长2.8%,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则基本上明显回落。全球贸易状况更是不佳,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额大约增长2.8%,相比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年均近7%的增速,回落幅度很大。有“风向标”之称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连连下挫,11月中旬报504点,创下新低,表明后续的世界贸易仍然是萎缩趋势。受外需不振的影响,我国前三季度出口同比下降1.8%,进口下降15.1%,而且这一趋势很可能将持续到明年。

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现状,从根本上说还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和深化,是发达经济体过度依赖金融扩张和财政刺激的传统发展模式,以及多年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交织缠绕所导致。为重启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世界各国都在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培育新的增长动力,积极打造具有强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结构,争取彻底摆脱困境、重新走向繁荣。尤其要看到,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不仅引发了新的产业革命,更催生了涉及经济、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等广泛领域的变革,也势必改变世界经济的增长轨迹和传统格局。

经济下行的压力风险与创新驱动的上升活力正在“赛跑”,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站在创新发展的竞技场上。在科技创新多极化与经济增长多极化“双重叠加”的大背景下,我们正面临着一个重大历史机遇。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每个世界级大国的崛起,都必然伴随科技、文化、理论、制度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等各个层面相辅相成的一系列创新,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总数超过1.5亿。面对全球经济大重组、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国家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多重机遇,面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医疗、教育、娱乐等产业的巨大商机,如果把全社会每一个细胞都激活,兴起制度、技术、工艺、管理、文化、组织等各个方面的创新热潮,不仅能够催生一批率先掌握并适应这种变化的快速成长行业,一批因率先使用新科技、发明新产品、满足新需求、创造新商业模式的领先企业脱颖而出,更将引领一个更有创造力的社会、打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引擎,使经济社会肌体充满无限生机。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形成新的具有战略制高性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机遇窗口”已经打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比拼新动力的国际赛场上,谁跑在了前面、拥有新的先发优势,谁就能在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中占据有利位置,化解风险挑战为战略机遇,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二、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释放创新活力

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这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底气,也给予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信心。而其中蕴含的所有潜力活力,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出来,破除一切束缚和桎梏,让想创新、能创新的人们有机会、有舞台释放创造潜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再一次形成创新涌动、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最近一个时期,中央反复强调经济结构性改革,明确提出“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一要求,清晰体现了“十三五”时期经济治理思路的方向、策略,也进一步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重点,对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许多问题都发生在供给创新不足上。农业持续多年丰收,但重要作物的种子技术都控制在别人手里,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也表明农产品质量亟待提高。制造业上了一个大台阶,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相当多领域缺少核心技术、自主品牌,不少产品产量巨大,价格和利润也低得惊人,模仿之路越走越窄。随着中等收入人群壮大,对消费品质、消费内容都有新的要求,但目前有效供给不足成为突出问题,以致于化妆品、水龙头、电饭煲都会引发“海淘”“海代”热潮。另外,改善供给的方法手段也需要创新。前几年我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是正确的,但基本上是政府出手,资源配置由政府决定。风电、光伏、LED等产业遍地开花之后严重过剩,一些获得大量补贴的企业甚至沦入亏损破产的境地。这都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汲取教训的。

改善供给的核心在于提供恰当激励,关键在于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建立激励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例如通过改革提高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效率;

理顺科研体制、教育体制、资本市场,推动人力资本、知识增长、资本投入等要素升级;加大简政放权、打破垄断、减免税负、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下决心淘汰僵尸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有竞争力的新产业新产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等等。总的来看,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生产力布局,是实现持续增长、长期繁荣的根本所在。面对新常态下的新特点、新趋势,我们迫切需要着眼创新供给、提升效率,充分释放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增长潜能,向结构性改革要经济新动力、竞争新优势。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的创新意愿活力是否提升,是检验结构性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尺。企业作为创新的市场主体,要引入新产品、设计新标准、实行新管理、采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无不需要创新实干的企业家精神,这也是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和最根本的竞争力。过去30多年,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也同样需要新一代企业家发挥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激发市场活力,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为企业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精神,把发展实体经济和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一个出发点,并在持之以恒的反腐倡廉中加快制度创新,打造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新型关系,真正把功夫下在巩固基础、增强底气上。

三、实现创新发展,需要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引领,需要理论、文化层面的创新支持

实现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改革加快推进,需要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加倍努力,也需要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引领,需要理论、文化层面的创新支持。

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践不断向前发展,思想解放永不能停步。那些由于形式主义的束缚而导致的貌似解放、实则僵化的观念,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难以跳出传统增长模式的惯性思维,极力维护本部门、本单位利益的小团体主义,都要自我反省和摒弃。需要强调的是,解放思想不是空喊口号,也不能漫无边际,必须深入研究和切实遵循客观规律,这是增强各项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无论是从国际竞争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复杂环境看,还是从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的艰巨任务看,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依然很多,都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研究、更加自觉地掌握运用规律,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发展。例如强化全球化思维,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市场、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充分考虑互联网等颠覆性技术对产业结构、商业模型乃至社会管理的深刻影响等等,以新思想、新办法破除长期积淀的旧习惯、老框框。

我们要始终坚持理论创新。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新技术催动的经济活动,是生动、丰富、充满变化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长期结构性调整,也给经济增长带来很大变数。我们固然不能再用老眼光、旧思维,也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经济理论和分析工具来解读、研究、指导当下的经济发展和管理问题。如果不注意中西方差异,不加区别地把它们搬到中国来,可能出现“西橘”变“中枳”的结果。理论工作者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向实践和群众学习,用中国的理论解读总结中国实践、中国道路,提炼出一套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我们要努力建设创新文化。在全社会鼓励创新,需要强大的文化引导力、精神推动力。从教育、科研到创业创新的各个领域,都要鼓励创新思维、倡导追求卓越,以真才实干论英雄。同时也要看到,创业创新具有高风险,倡导冒险与包容失败是创新文化的两大必备要素,不惧失败、善待失败才能赢得成功,总结好经验教训就可以从头再来。我们要为所有矢志创新者摇旗呐喊,真诚地尊重每一份奋斗的价值、每一个创造的梦想,滋养全社会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让创新创造的璀璨星光闪亮在未来更广阔的天空!(作者:钟经文 经济日报 2015.12.18)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深圳和中山在海底实现牵手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齐中熙)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