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进入P2P带来良性基因

30.12.2015  19:01

本报报道,银监会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研究起草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正式发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东莞多家P2P平台的负责人均称这是好消息,“《意见稿》终于出来了,我们有名分了”。

在P2P平台跑路风波不断,行业信誉受到广泛质疑的情况下,《意见稿》的出台和实施正面的意义颇大:首先,借助法规的能量和执法的力度,规范P2P约束P2P,防止P2P从信息中介异化为信用中介,可重塑P2P行业成长的路径。其次,P2P越规范, 银行 进入P2P可能性也越大,而银行业进入P2P,不仅会给P2P树立操作样板,也可为P2P带来良性基因。

在大多数人的思维中,银行和P2P是一对天敌。这几年,正是包括P2P在内的互联网 金融 创新,搅得银行的传统业务丢盔卸甲。特别是P2P机构,一手抓 投资 客,一手抓贷款户,以简便易行的网上交易方式迅速达成各得其利的交易,而这种交易方式着实让银行丢失了客户丢失了资金丢失了市场。但与人们想象不同是,就在P2P机构在各大城市不断涌现的时候,银行系的P2P机构也悄悄地生长起来。陆金所,平安旗下的P2P平台,2012年3月正式上线运营;民生易贷,是民生电商旗下的专业投融资平台,于2014年7月15日正式对外运营,它的推出代表着民生银行体系正式介入P2P网络借贷领域。传统银行及其经营者进入P2P阵营,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P2P既往野蛮生长的走向,为P2P机构树立了风险控制操作的样板。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银行系P2P所奉行的稳健经营理念和做法,最大化地影响了投资人,并为投资人带来了收益,竞争力远远超过草根P2P。

当然,由于银行进入P2P还属于探路性质,不仅数量过少,而且,还主要布局于大城市,影响力还难以达到左右整个P2P行业的程度。一个好的趋向是,目前更多的银行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主动迎战互联网金融冲击,已然成为银行的新态势,而加大银行体系内的互联网金融分量,主动融入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阵营,显然是合理的选择。明年,有关P2P的法律和法规的出台和实施,无疑将为更多银行业杀入P2P提供可能性,提升P2P规范治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