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额骤降利率市场化或是良方

13.11.2014  09:33

□余丰慧

  昨日有媒体称,央行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三季度的存款为112.7万亿元,减少了9500亿元,这是自1999年以来,存款首次下降。

  从基本可以代表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和趋势的16家银行看,截至今年9月30日,存款总额为75.62万亿元,较今年中报时的77.13万亿元,减少了1.5万亿元,降幅达1.97%。

  如果不是这几年来商业银行月底、季底和年底疯狂冲击存款时点数,大搞存款月底“一日游”,这种现象早就表露出来了。正因为监管部门对此放任自流,使得月底、季底和年底银行存款数据虚假现象延续多年。存款“一日游”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给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月底存款数据猛升,央行将按照这个猛升数据收取存款准备金。央行收走后,仅隔一两天存款就转走了,而准备金需要到下旬才调整。直接导致银行头寸资金紧张。同时,月底增加的大量存款,有些是超过基准利率购买的。而这些存款资金停留几天时间就转走了,银行根本不能使用。如果是员工购买的存款,员工还要自己掏腰包。对银行、员工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另一方面严重误导了金融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集中表现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上的漏洞。一个最为典型的案例是,2013年6月发生的金融机构“钱荒”,与虚假存款数据误导决策不无关系。

  以上的系列弊端,引起央行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重视。9月12日,银监会、财政部和央行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设置月末存款偏离率指标,并根据历史数据及测算情况,要求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

  9月底是商业银行首次执行这个“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的规定。哪家银行都害怕执行不力而碰到浪头上,受到严厉处罚。结果9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存款偏离度仅为0.9%,“冲时点”现象明显减弱。但必须看到,9月份最后一天人民币存款新增6998亿元,数额仍然不小,冲时点冲动仍在。

  银行存款骤降,我们认为,监管部门从严监管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从宏观层面看,主要原因还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市场发展严重背离和滞后导致的;从微观层面看,是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特别是存款竞争力下降造成的。

  存款利率上限管制这个堡垒,制约住了商业银行资金定价权。在市场化资金价格畸高情况下,执行央行存款基准利率已经缺少竞争力。从16家上市银行存款下降1.5万亿元,其中主要是活期存款看,情况还算尚好。原因是由于银行发放理财产品,吸引了一部分存款短暂滞留,否则,活期存款下降或许会更加严重。

  同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以及社会五花八门甚至高息融资产品泛滥,对银行存款冲击相当大。吸引社会资金流向高收益产品,造成银行存款流失。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相比较,劣势非常明显。比如:余额宝这个产品,它不仅仅是给客户提供一定收益的理财产品,而且兼顾了支付结算和网购支付等功能。同时,其随时转进转出的极强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难以比拟的。

  根治银行存款流失的治本之策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使商业银行存款等融资彻底市场化,与现行市场化融资平起平坐、在一个起点上竞争。

  (作者是知名财经评论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