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沉睡“老存单” 为何频遭兑付难?

27.08.2014  17:02
虽然涉事银行已经明确银行存贷款不存在 “有效期”的说法,不少网民仍然抱怨兑付难,对过期存单是否能“保鲜”提出疑问。

近期,一张18年到期未兑付的银行 “老存单”引发网民关注及热议。虽然涉事银行已经明确银行存贷款不存在 “有效期”的说法,不少网民仍然抱怨“兑付难”,对“过期”存单是否能“保鲜”提出疑问。除了银行存单,那些在家里“”着的保单、国库券、股票账户等其它金融单据是不是也能被“唤醒”?

老存单。

存单有没有“保鲜期”?

近日,有网民发布微博称,82高龄的母亲去中国银行徐州分行领18年前的定活两便存款。存单尚在,但她被告知“超过15年的存款单就不好承认了”。该微博一经转发,引发众多网民热议。无独有偶,类似案例在湖北、河南、吉林、安徽等地都有发生,而且当事人多为老人。有些老人在省、市、县三级金融机构奔波近10年,至今无法兑付。有网民表示:“当年这几千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啊!人家存了这么多年,取不出来真令人寒心。

几千元钱看似数目不大,但18年前这是什么概念呢?从资料看,1996年我国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约为4800多元,这意味着2000块钱相当于当时普通职工5个月不吃不喝攒下的收入。以当时的物价,这足够一名小学生6年的学杂费。而现如今,这笔“沉睡”在存单上的钱或许还不够大城市里民办幼儿园一个月的学杂费。

一些经济学专家指出,银行存单只是存款的单据,不是理财产品,没有抗通胀或是跑赢CPI的功能,利息和存款方式及存款时间都是银行和储户事先约定好的。

在计息方面,不约定存期、利息随存期的“定活两便”存款最为复杂。记者了解到,国家规定在1993年3月1日做过调整,因此前后利息的算法不一样,两者利息也相差很多。通俗一点说,1993年3月1日前存入的定活两便储蓄存款利息更高,与现行算法下的利息金额相差5倍左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