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错过,当代油画大家名作亮相广州

11.03.2018  11:52

大洋网讯  本周,有一个名家名作云集、代表中国当代油画艺术成果的重要油画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这就是“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国内汇报展”(广州站)。参加这次国际巡展的画家共60余位,共展出作品约150幅。150多件作品,都仔细看完一下午时间显然是不够的,记者连续看了三天……如果观众时间有限,只能精读少数几件作品,不能错过的是哪些呢?广州画院画家刘晟认为,可以优先看一楼的经典作品,因为“这些经典作品,从博物馆和藏家手中走出来集中展示的机会是越来越少的”。那么,我们也就从一楼开始挑选部分作品进行今天的“赏艺”吧。

展览于2016年7月在法国巴黎展出时,受到法国观众的热情欢迎。之后,展览回到国内,在多个重要的城市巡回,并筹备今年下半年到意大利罗马继续展出。

这次展览基本囊括了中国油画的基本面貌,靳尚谊与詹建俊等油画大家的代表作都出现在这次展览里。展览占据了美院美术馆的所有展厅,一楼的作品,大多数出自于七八十岁的老先生之手,集中展示了油画传入中国以来的第二代艺术家在中国油画民族化道路上进行的各种探索。二楼夹层以及二楼是油画界中坚力量的展示,艺术家大概年龄在六十岁左右,其中不乏拍场中上千万的重量作品。三楼则是更加当代的一些形式探索和语言探索。

为了这个展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重新开启了位于校园之外的、昌岗路上的大门,可以说是非常及时了,因为就记者连续三天观察所见,慕名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其中还有不少是各大院校师生“组团”前来。提醒大家,由于本次展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巡展广州展在原定展期基础上延长到今天下午5点闭幕,如果您是一早醒来就翻阅了信息时报,那么赶快出门,说不定还能赶得上聆听上午9:30的馆长专场导览哦!

广州是油画从西方传入中国最先进入的地区,许多读者对油画有着天然的喜好,但却不知道如何欣赏这些重量级的作品。今天就跟随我们了解一下部分不可错过的精品力作。

靳尚谊 《画廊经纪人

靳尚谊是中国油画民族化的一位代表性人物,我们可以看到,一楼的作品里很多都是写实、古典风格,但这件《画廊经纪人》却表现出平面化的特征。靳尚谊具有严谨的写实功底,形体到位,块面感优秀,将欧洲古典油画精髓与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相融合,开创了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学派。就这幅作品来说,我们看到他的笔触,还有造型轮廓线的使用,一方面从中国画里可以找到根源,另一方面也有西方现代主义的样式,但是西方现代主义很多是从日本浮世绘里借鉴造型方式,这种美感是东方来的,所以靳尚谊的这种美感是东西方结合的美感。

除了造型之外,靳尚谊作品情绪上的把握也更加东方。我们知道,西方古典绘画追求一种静默、崇高、历史感,但靳尚谊的作品里则是一种更恬静的情绪。

靳尚谊,1934年生于河南省焦作市。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顾问、研究员等。

郭润文《聆听

作为中国写实绘画领域的扛鼎人物,郭润文的作品辨识度极高,第一眼看到郭润文的写实人物画,你会为那种古典感、静默感、戏剧感与神秘感而惊讶。可是再仔细看,人物的表情、细节的饰物,例如这幅画中围坐聆听的青年男女们穿着的衣物、佩戴的手表和耳机,又都是现代的场景。她们神情专注,是一群正在听讲的留学生吗?后排的女生向画外投来一瞥,是发现了偷窥的我们吗?一瞬间你觉得你仿佛在看一幕舞台剧,虽然每个人物是静止的,但布局充满了意味与故事性。

油画是一种很科学的绘画,技术性与材料性的部分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我们看到,这幅画中使用了罩染的技术,仅仅是黑色也有多种不同的黑,而不同油的使用,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干燥效果、光源效果。郭润文曾说希望自己的作品像是河水中的鹅卵石一样的感觉,可以细细把玩。

郭润文,1955年出生于广东。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造型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闻立鹏《交响蓝白黑

闻立鹏是闻一多先生的儿子,他早年以父亲闻一多为题材的代表作,曾经有很强烈的公众影响力。后来,他的新体风景画代表了他新的探索成果,他曾说,由于出身与生活经历的关系,审美感悟越来越倾向于体现崇高、悲怆、壮美。

以此次参展的三件作品来看,构造精炼概括而具有意象性的表达,建构坚实,有着碑刻金石味的力道、雕塑刀劈斧凿的力度和版画的构成方式,中间部分那种英雄主义的宁静的崇高感,让人印象深刻。

闻立鹏,1931年生于湖北,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油画系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詹建俊《雪山松

人物画是詹建俊油画创作的重点,他的重大历史题材经典之作《狼牙山五壮士》脍炙人口。但这次我们特别推荐这幅《雪山松》。以湛蓝和银白礼赞大自然最严酷的季节,被白雪凝冻的山岩和苍松,在蓝天下舒展坚强的躯体,表现出无与伦比的洁净和崇高。与许多大画家一样,他越到老年画风越豪放,寓意越深刻。这件油画作品追求的是中国画的笔触感和大写意的感觉。

詹建俊,满族,1931年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陈均德《山林云水图系列

许多观众看到这里会问,这是一件抽象作品吗?真不是。抽象不是把具体形象模糊化,而是概念上对作品的另一种表达,画的是观念,是情绪,而这件作品是有具体形象的,是用色彩的方式来表达中国水墨山水,你能看出构图中远的山近的树,是中国山水的底子。在这幅作品中,大自然的生机与宁静跃然纸上,各种色彩响亮而喜悦,情绪饱满。

除了在画中寻找意象之外,你还可以完全不去关注作品中究竟画了什么内容,而是将它简化为点、线、色块,体味一个个色块之间的韵律与节奏。

这是中国油画里的另外一路,如果说前面那些油画是溯源于西方古典主义,那么这一批作品则是从现代绘画,如点彩画派、印象画派、后印象画派中汲取营养。民国时期的决澜社、广州市立美专等画家,都是学习的现代绘画的形式感,现在更有一大批艺术家痴迷于这种形式。

陈均德,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油画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