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近40年,白云区江高镇五丰村又响起了广播声
大洋网讯 “五丰村广播站正式开播!”7月25日,中断近40年的白云区江高镇五丰村广播站恢复开播,通过19个导向频和柱形传频导向扩音器,将声音传遍五丰村的每个角落,传进每个村民的耳朵里。
目前,五丰村已组建了一支16人的通讯员队伍,配备有粤语、普通话双语播音人员,向村民播报时事政策、天气预报、好人好事、历史文化、村内大事件等内容,讲好五丰村故事、传播五丰声音、树立五丰良好形象。
回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播声不断
多用于生产通知和生活娱乐
在网络十分发达的今天,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口口相传外最重要的消息传声筒。
“当时村村都有广播,村里还配有专门的广播员,每日定时播报各类宣传消息,一年365天不间断,还记得当时分早午两个时段播放,早上六七点广播就响起来了,一播就是两三个小时。”今年68岁的村民刘永强回忆说。
当时村社都有水稻、甘蔗种植任务,每天都能够听到农业生产播报消息,每天都会广播生产进度,并对进度快的进行表扬,对进度稍落后的进行通报。刘永强说,这在当时是十分起作用的,能够调动起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不仅如此,当时的广播还教授农业生产知识,譬如何时播种、除虫、喷洒农药等。当然,在娱乐方式缺乏的年代,电视是十分奢侈的,当时只有生产社有一台黑白电视机,而广播几乎承载了所有娱乐村民的作用。刘永强说,印象最深的就是“讲古大师”张悦楷讲的《杨家将》等历史故事,此外,《东方红》等革命歌曲每天都能听到,不时还有村民带来即兴快板表演。
恢复
19个扩音器覆盖4条自然村落
组建通讯员队伍挖掘多类型话题
可惜的是,大概上世纪70年代末,五丰村广播停办了,一直持续到今年4月,在江高镇政府的支持下,五丰村开始筹备恢复广播站。据介绍,新建的广播站分布在村内4条自然村落,共设置了19个导向频和柱形传频导向扩音器。
今年村社“两委”换届选举期间,五丰村广播恢复试播,通过广播通知广大选民参选时间、公布当选人员名单。五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关工委主任刘炳镜说到,此次试播既是对设备的调试,也是对民意的一次收集,在播放时间、内容、声音大小等问题上听取村民意见,便于为正式开播打下基础。
设备准备好了,人员是保障。五丰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国铭介绍,五丰村还特别组建了一支16人的通讯员队伍,包括10名成年人和6名在校学生,成年人中6人是自然村落普查员,对村中历史文物、名人轶事都较为了解。
据了解,广播将向村民播报时事政策、天气预报、好人好事、历史文化、村内大事件等内容,讲好五丰村故事、传播五丰声音、树立五丰良好形象。
7月25日当天,五丰村广播站正式揭牌。学生广播员、通讯员一一开声,带来了正式开播后的第一个广播——《难忘与快乐的第一天,我们永记心中》,讲述学生到孙中山故乡的感想。通过扩音器,广播声传遍了整个五丰村。在刘氏家庙,伴随着广播声,三两老人也讨论起了孙中山。
期盼
为留守老人带来便利和消遣
为青少年打造学习展示平台
在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会恢复广播?在刘炳镜看来,如今留在村里的以老人家和小孩居多,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了,可以说,五丰村广播的开播更多是为了“一老一少”。
刘炳镜说,老年人喜欢在大树底下话家常,为何不趁这个机会开启广播,开展正能量的宣传,以及播放音乐和故事,丰富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同时,也能够随时将通知直接传达到老年人的耳朵里,让他们更快地接收消息。而对于学生,则给他们打造一个学习展示的平台,譬如这次组织的孙中山故乡的红色之旅,让学生写感想并广播出来,让他们得到锻炼。
今年刚小学毕业的通讯员何国沛告诉记者,他有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梦,开播当天,他还投了一篇发生在五丰村的好人好事稿子,讲的是村民吓跑抢劫者的事。何国沛通过小卖部获知消息来源,找目击者查证,把经过写下来。他觉得广播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平台,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写好人好事的新闻。
据了解,五丰村广播站将成为江高镇广播站示范建设点,将充分发挥本土文学爱好者的作用,创作出更多的作品,打造有特色的广播站。江高镇将广播站建设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项惠民工程来抓,使其发挥有效作用。
(通讯员/云宣、陈淑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