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4镇总体规划公布 大岭山规划无缝融入松山湖
朱友谊/制图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下午,东莞市总规委员会2017年第一次会议审议15个规划项目,其中包括《东莞市第二阶段镇总体规划修改》,以及长安镇(长安新区)、黄江镇、樟木头镇、大岭山镇的总体规划(2016-2030)。其中,大岭山镇提出要从功能、服务、空间上无缝融入松山湖,协调周边发展。
石碣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最大
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东莞市绘就规划一张蓝图 贯彻落实城乡规划督察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分“三步走”全面理顺规划体系,绘就“一张蓝图”。
昨日,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第二阶段镇总体规划修改》等规划项目。记者获悉,此轮24个镇街、1个园区的总体规划修改,属于第二阶段“补丁”。“补丁”重点落实市域总规内容,形成规划管控要素、应对市域督察,理顺已批项目、法定规划的关系。与此同时,适当解决镇街近期发展诉求,降低项目报批压力。
第二阶段镇总体规划修改涉及的镇街,为开展2020版总规编制的24个镇街、1个园区。其中,东南组团3个镇,东北组团7镇,西北组团9镇,西南组团厚街、虎门2镇,中心组团寮步、茶山、大朗3镇和生态园园区。
记者从会上获悉,在第二阶段镇总体规划修改中,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最大的是石碣镇,226.93平方公里。其次为虎门89.9平方公里、塘厦68.18平方公里、常平65.74平方公里、厚街65.31平方公里。
此外,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最大的为沙田、麻涌,分别为148.6平方米、147平方米。市规划局相关人员对此解释,麻涌、沙田以“大港口、大工业”为重要支柱产业,港口占地大但就业人口少,故规划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较大。记者获悉,此次完成规委会审议以后,预计于1月下旬上报市政府审批。
长安等4镇2030版总体规划通过审议
昨日,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东莞市长安镇(长安新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东莞市黄江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东莞市樟木头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东莞市大岭山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等规划项目。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作为西南组团的中心,长安镇对接深圳的思路非常明显。例如,该镇将利用毗邻深圳的区位优势,与松山湖联动,更好地承接深圳的外溢效应。长安镇提出,未来打造湾区创新都市、现代制造名城、生态宜居家园。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未来长安镇将规划形成“两轴两核、四带三片区”的空间结构,实现区镇统筹,联动松山湖、虎门,对接湾区发展。
黄江镇的新中心区发展战略,随着规划的编制浮出水面。黄江镇提出,以新中心区引导黄江城市空间中心南移,承载北部组团人口、产业疏散、并以现代服务业带动南部新区拓展。在空间布局上,以完善镇级公共设施配套为基础,以发展休闲产业和房地产业为重点,以突出生态环境为特色,对用地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公共核心区、综合商业区、 旅游 服务区、研发创意区。
樟木头镇提出,要摆脱对房地产项目的依赖,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现代商贸业为核心,文化旅游为驱动,构筑综合性新型产业功能体系。到2020年,樟木头产业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聚焦
大岭山设4个轨道交通站点
无缝融入松山湖,是大岭山镇总体规划(2016-2030)最大亮点。
大岭山提出,无缝融入松山湖(松山湖—大岭山一体化),协调周边发展。其中,包括功能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空间一体化。大岭山镇主动接受松山湖辐射,积极融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带动大岭山镇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瞄准松山湖的产业空档和有利因素,借势松山湖大力发展商贸业、居住配套等产业,使大岭山镇与松山湖做到互相促进,互促发展,融为一体。同时,依托同沙水库和大岭山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以优质生态资源为基底,发挥产业研发与创新的职能,进行综合配套服务。
在空间上,将大岭山与松山湖的路网结构进行整合。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层面积极推动大岭山全面融入松山湖科技园区,形成松山湖—大岭山中心便捷直接的道路交通联系,在区域层面形成东莞城区—大岭山—松山湖道路交通走廊。通过用地功能调整形成大岭山镇与松山湖区界面土地使用的合理过渡,打破单纯的沿界面工业带或绿带,构建多条横向产业链,并通过绿色廊道构建产业、居住、生活之间的活动媒介,激活大岭山镇与松山湖多方位的整合与沟通。
记者从会上获悉,依据《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其中1号线、3号线、深圳13号线延长线经过大岭山。至此,大岭山镇内共设有4个轨道交通站点,镇周边有2个轨道交通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