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工业园改造观察:东莞“拓空间”步入深水区

13.04.2020  00:41

上周,两份在“拓空间”领域重磅文件——《关于加快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的若干意见》同时发布。两份文件均提出,2020年起,以低效镇村工业园改造为核心,实施“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三年完成“工改工”拆除整理30000亩,开工建设产业用房2000万平方米以上,拓展优化产业发展空间,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实际上,2019年市政府出台“一号文”聚焦“拓空间”以来,先后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上述两大重磅文件出炉,则是我市推进拓空间建设的行动指南,是具体的施工图和任务书。

对此,有专家表示,在受全球疫情影响而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背景下,东莞通过“加速”大力推动“拓空间”工作,为新一轮的投资拓展出空间,打下良好基础。东莞的根基在镇村,得镇村则东莞兴。东莞通过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破题”,是借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契机的大胆探索,摸索符合东莞特色的“拓空间”路径。

▲麻涌滨江区规划发展效果图

镇村工业园的“前世今生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采取“市、镇、村、组”四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依靠“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遍地开花的镇村工业园成为了东莞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东莞市乡村振兴专家顾问、市社科院助理研究员胡青善说,梳理东莞镇村工业园区历史,是从“三堂经济”开始的。东莞利用祠堂、饭堂、会堂,部分镇街利用影剧院、旧教学楼、旧厂房等场所作为企业的厂房或办公用地,承接“来料加工”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令东莞迅速完成了农村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后来,逐渐演变和发展为“马路经济”,就是路修到哪里,厂房就修在路两边。“那个时候,其他城市出现规模比较大的经济开发区,但东莞的镇村多是一些小规模的工业园区,到2000年左右,有的叫科技园区,可以说是遍地开花。”胡青善说。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全市土地开发强度接近极限,土地开发强度达到 49.4%,剩余能够利用和挖潜的基本上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土地空间碎片化现象也比较突出,过半的镇街已无现成500 亩以上可集中建设的地块。

碎片化主要体现在面积碎片化、权属碎片化、产业碎片化、管理碎片化。初步摸查,东莞市现有镇村工业园1965个,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各镇街(园区),面积从十几亩到六千多亩不等,超过80%的镇村工业园面积在500亩以下;早期土地制度滞后和管理不规范,集体土地私下流转、土地使用权挂靠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了土地权属的碎片化。工业园厂房的权属也十分混杂,包括村集体物业、其他私人物业、村民自有物业等等。除此之外,东莞镇村工业园呈现的另一大特征是低端化:厂房低端、配套低端、产业低端等等。

胡青善分析,东莞镇村工业园大多建设于上世纪 90 年代和 2000 年代,普遍缺乏统筹规划,空间布局散乱,物业陈旧利用低效,缺乏完善配套和有效管理。进入新时代,随着以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为主要特征的工业 4.0 时代到来和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东莞集体经济及其主导的传统工业园发展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要,严重影响了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步入大湾区时代,城市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深圳、佛山等兄弟城市已经采取行动、迈出步伐,佛山顺德更是将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去年以来,顺德把握住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机遇,推动实验区 11 项省级支持政策全面落地,创新做法,探索改造模式,截至2019年12月31日,顺德382个村级工业园已有131个园区285个项目启动改造,105个园区201个项目启动拆迁,累计完成土地整理28522亩,复垦复绿3282亩,新建厂房981万平方米,关停整改落后风险企业5253家。

也就是说,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当前东莞的土地空间资源、土地利用模式等已经到了一个必须系统盘点清理、重新调整赋能的关键时期。 镇村工业园的改造提升,则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城乡形态的集合点,是决定东莞未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拓空间”工作迈入深水区

面对辉煌的历史和当下的现实,面向新时代新使命,东莞怎么办?

东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全力推进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大力推动拓展优化空间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2019年,市政府“一号文”《关于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作为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支撑,作为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任务,坚持以集约为前提,以效益为导向,以产业为核心,以赋能为保障,全方位拓展与优化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有效提升对新兴产业、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的集聚能力与承接水平,有效提升政府服务的整体效能与创新水平,有效提升城市发展的综合效益与协调水平,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一年多来,东莞紧锣密鼓地铺开和推进“拓空间”工作。尤其是这次出台《关于加快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的若干意见》两份重磅文件,可以说是推进拓空间建设的行动指南,是具体的施工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拓空间”工作迈入深水区。

胡青善说,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东莞提出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谋划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就要加快完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优化配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产业、新业态,为制造业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发展空间。

投资、消费、进出口被看做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受全球疫情影响而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背景下,东莞通过“加速”大力推动“拓空间”工作,为新一轮的投资拓展出空间,打下良好基础。“一方面,进入大湾区时代,很多的好项目、大项目愿意落户东莞,如果不加紧拓出新的发展空间,东莞就难以承载优质大项目,就有可能错失机遇;另一方面,产业的拓空间主要是工改工为主,目前的情况下,企业遇到暂时的困难,工业园改造既要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也要讲究循序渐进、先易后难。“胡青善说。

胡青善说,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高质量发展,另一头挑着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把推进镇村工业园提升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桥头东太湖产业园效果图

拓展优化高品质、低成本的产业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镇村工业园改造是个难啃“硬骨头”。这个难啃的“硬骨头”难在哪?

一是土地物业权属复杂整理难度大,导致“不易改”,比如历史遗留问题多,难以改造提升,又如利益主体多元难以达成改造共识;二是改造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都很大,而且成本收益预期不清;三是改造落地的政策集成不足,政策指引不全,示范项目、可借鉴项目不多等。

这次发布《关于加快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则多措并举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创新模式、破解难题、服务保障,不断拓展优化高品质、低成本的产业发展空间,优化新兴产业布局,引入高水准产业运营主体,集聚产业创新资源,促进新兴产业加快集聚发展,加快提升产业承载力和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支撑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对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实施意见》提出通过“一保五降”来对镇村工业园实施全环节降低成本。一保,是保障产业空间;五降,是降低补偿成本、降低用房贡献、降低公配负担、降低税费成本和降低融资成本。

可以说,《实施意见》在打造低成本空间方面进行不少创新突破,提高市场参与改造的积极性;此外,通过更大力度的统筹和创新,保障镇、村、组、企业、个人的正当权益和合理收益,充分调动基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历史用地手续方面,《实施意见》提出相应放宽条件。比如,2006年8月31日前挂靠镇街(园区)或镇属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国有划拨工业、仓储用地,经镇街(园区)资产管理机构报镇街(园区)批准后,无需进行“招拍挂”,可直接补办协议出让到实际使用单位;涉及地上建筑产权的,可以一并捆绑出让;由于历史原因已批工业、仓储用地范围内未办理规划许可手续,需要按照现行新规划条件变更土地使用条件、调整土地红线和完善规划审批手续的,可径行办理,无需纳入补办不动产权试点项目台账。

总的来说,《实施意见》全面系统地对加快镇村工业园改造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而且在实行考核奖惩上,还明确在镇街(园区)班子年度工作考评中,突出“工改工”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任务完成率低于70%的不计分。充分体现了东莞对加快镇村工业园改造的决心和态度。

相关新闻:“镇村工业园提升改造”大调研,调查问卷显示

有改造提升意愿的镇村工业园比例超七成

为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2019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与东莞日报社按照市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主动作为、精心组织,以“镇村工业园提升改造”为课题,开展了一次大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从2019年8月15日开始,至12月15日结束,为期近四个月。市政办联合东莞日报社,先后组织100多名记者编辑深入全市所有镇街(园区)、对500个镇村工业园(企业公司)、村集体、“二手房东”等主体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发放问卷和深度访谈两种方式进行。调研人员共收回有效问卷418份,走访70个项目并对项目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

其中,工作组针对问卷设计了10多项问题模型,制作《东莞镇(街)村(社区)工业园改造提升调查问卷》发放,并将418份有效问卷进行录入、统计分析。

▲南城石鼓城市更新项目效果图

东莞镇村工业园呈“老龄化”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镇(街)村(社区)工业园建成时间10-20年选项的40.43%(169家),建成时间20-30年选项的比例35.41%(148家),建成时间30-40年选项的比例9.09%(38家),建成时间5-10年选项的比例8.13%(34家),建成时间5年一下选项的比例6.94%(29家),表明被调查的镇(街)村(社区)工业园呈“老龄化”趋势;

在物业归属的选项中,镇(街)村(社区)工业园属于多方共同持有的为137家,比例为32.78%,属于村(社区)的有126家,比例为30.14%,属于私人的有112家,比例为26.79%,属于镇(街道)的26家,比例为6.22%,属于村民小组的17家,比例为4.07%,说明被调查的工业园性质复杂,利益主体众多,主要集中在村(社区)和私人手中。

在是否取得相关权属证明的选项中,已经取得的有166家,比例为39.71%,没有取得的55家,比例为13.16%,部分取得的197,比例为47.13%,说明过半的被调查的工业园没有取得或部分取得相关权属证明。

在已建成物业的租售情况的选项中,全部售出的30家,比例为7.18%,售出部分大于租出部分的有48家,比例为11.48%,租出部分大于售出部分的有73家,比例为17.46%,全部出租的为267家,比例为63.88%,说明被调查的工业园以出租获取租金为主。

在已建成物业的使用率选项中,使用率达100%的有202家,比例为48.33%,使用率达80%-100%的有155家,比例为37.08%,使用率达60%-80%的有42家,比例为10.05%,使用率达30%-60%的有11家,比例为2.63%,使用率达30%以下的有8家,比例为1.91%,说明被调查的工业园建成物业的使用率处于较高水平。

在已建成物业的经营情况选项中,由镇(街)村(社区)自行经营管理的有241家,比例为57.66%,由“二手房东”(公司)参与经营管理的有177家,比例为42.34%。

在工业园目前收益情况的选项中,收益良好的154家,比例为36.84%,收益一般的250家,59.81%,入不敷出的7家,比例为1.67%,仍有负债的为7家,比例为1.67%。

有改造意愿的工业园超七成

在工业园对改造提升所持的态度是的选项中,需要改造提升,意愿强烈的为175家,比例为41.87%,需要改造提升,意愿一般的为138家,比例为33.01%,不需要改造提升,维持现状就好的有66家,比例为15.79%,说不清楚的为39家,比例为9.33%,说明有改造提升意愿的工业园比例超过七成。

在由谁主导对工业园的改造提升更有利的选项中,希望镇街(园区)进行集中统筹、连片改造的有129家,比例为30.86%,希望村(社区)主导改造提升的有95家,比例为22.73%,希望现有物业所有人自行主导的有96家,比例为22.97%,希望引入专业机构或者有实力的发展商参与的有98家,比例为23.44%,说明被调查方的利益诉求多样化。

在如果由镇街(园区)统筹改造,工业园最希望采取哪种方式的选项中(可多选),选择承租改造的有159次,比例为38.04%,选择政府回购的有72次,比例为17.22%,选择村组回购的有91次,比例为21.77%,选择股份合作的有192次,比例为45.93%,选择空间置换的有104次,比例为24.88%,选择依法回收的有37次,比例为8.85%,选择其他的有72次,比例为17.22%。

在如果由工业园自主改造提升,最希望从中得到哪些支持的选项中(可多选),希望帮助完善产权手续的有236次,比例为56.46%,希望发展规划上的指引的有192次,比例为45.93%,希望融资上的支持的有124次,比例为29.67%,希望专项补助资金的有200次,比例为47.85%,希望改造后的税收奖励的有166次,比例为39.71%,说明被调查的工业园最希望有“正式身份”和提升改造的指引和帮助。

全媒体记者 李金健 /文

全媒体编辑 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