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莞32镇街党委书记是怎样炼成的?

11.08.2014  10:28

  南都制图:陈芳

  过去3个多月,东莞密集调整了镇街党政班子主要领导,至少有11个镇更换了党委书记。其中不乏首次走上镇街党委书记岗位的“新人”,如望牛墩镇党委书记简任昌、厚街镇党委书记万卓培、黄江镇党委书记叶锦锐等。

  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青涩青年,需要经过多少年,才能熬到执掌一方的东莞镇委书记?这个过程中,是否有某种规律或者因果可循?什么样的仕途经历或者际遇,能让通往镇委书记之路,走得更顺畅和平坦?南都TOWN报实验室根据公开报道和可以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整理了一份东莞32镇街党委书记的“成长档案”,试图寻找镇委书记之路。

   A

  成长档案 在家乡做书记的不多

   1

  多少年成为镇委书记 通常21-25年

  南都TOWN报实验室整理25位镇委书记的资料发现,从参加工作开始算起,有14位镇委书记用了21年到25年时间,升至镇委书记之位。其中用22年和24年时间完成这一过程的分别有4人,而用时最短的仅有两人,只用了16年左右,用时最久的则花了33年时间,也是两人。

   2

  多少岁当上镇委书记 大多42-46岁

  当上镇委书记时,他们一般多大年龄?统计上述25位镇委书记相关信息,发现首次成为镇委书记一般集中在42到46岁之间,一共有13人,其中44岁到达这一岗位的高达6人,年龄最小的为37岁,仅有1人,超过50岁成为镇委书记的有4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为52岁。

  ●代表人物:东城街道党委书记陈志伟、高埗镇党委书记黄耀成

  刚刚从文广新局局长任上交流至东城街道任党委书记的陈志伟,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担任麻涌镇党委书记,经历过市直和镇街多个重要岗位后,如今仍不过47岁。作为“新科书记”,厚街镇委书记万卓培,从1997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其间辗转常平和谢岗等地,在今年4月成为镇委书记。

  同样的一条路,高埗镇党委书记黄耀成用了33年。信息显示,黄耀成是最早参加工作的镇委书记之一,1977年年仅16岁的黄耀成参加工作,历经33年后,于2011年在高埗镇镇长任上,接替该镇原党委书记李柏林开始执掌一方。

   3

  对学历的要求高吗 大部分是本科以上

  公开资料可见到镇委书记学历,一共有26位。其中有14位官员取得的最高学历是硕士研究生,其中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不低于6人,省社科院在职研究生有2人,最高学历为本科的镇委书记为11人,其中在职学历超过半数,拥有在职大专学历的仅有一人。

  ●代表人物:清溪镇党委书记黄宇富、常平镇党委书记黄庆辉

  清溪镇委书记黄宇富是镇委书记当中,为数不多拥有全日制本科学历者之一。199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司法专业后,第一份工作较为对口,在凤岗镇司法所担任办事员,直至担任该镇党委委员后,于2006年前往市委机关任职。

  常平镇党委书记黄庆辉也拥有全日制本科学历,他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他还拥有北大行政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2012年4月,黄庆辉从大岭山镇镇长任上前往望牛墩担任党委书记时,时任大岭山镇委书记梁荣业在交接仪式上表示,黄庆辉有较高的学历、理论水平高、创新意识强,视野广阔,敢想敢闯。

  比如虎门镇委书记叶孔新,早年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淡水渔业专业,本科毕业后,从洪梅镇农办办事员起步,历经农办副主任、镇政府副镇长,其间还当过水泥厂厂长、村支部书记等工作岗位,工作10余年后,他离开家乡前往望牛墩任职。

  [分析] 政情观察人士表示,对于镇委书记的学历以及专业并无严格要求,应当承认的是,东莞镇委书记的学历普遍在本科或本科之上,这说明相关部门在选拔干部时,“高学历”仍能起到“重要作用”,也使得不少镇委书记在平时繁忙的公务中,仍不忘抽出时间为自己充电。当然,官员们热衷拿学位,不排除学习新知识的动因,毕竟要掌管一个GDP数百亿的重镇,管理方法上没有两刷子当然不行。

   4

  他们来自哪里 至少12人从家乡起步

  南都TOWN报实验室在整理32镇街党委书记资料时发现,有29人籍贯比较明确。25人为东莞本地人,东莞市外有4人,省内省外分别有两人。

  通过梳理发现,不少镇委书记在入仕之初,大多数都是从家乡起步。通过资料对照,至少有12名镇委书记,进入官场的第一份工作,都是在家乡谋得。较为典型的是大岭山镇委书记詹文光以及凤岗镇委书记朱国和等人。

  今年49岁的詹文光为万江人,1982年参加工作后,他在万江税务所担任专管员,此后一直在财税系统升迁。通过22年的努力,在他40岁时,成为东莞市财政局局长。

  朱国和是清溪人,今年50岁,他的起步经历与詹文光颇为类似,30年前他从清溪镇农办技术员开始,历经多个岗位的锻炼,于41岁时成为清溪镇镇长。

  [分析] 不过,从家乡起步,最终成为镇委书记领导家乡人民的并不多见,不少在副书记或者镇长任上,就交流到其他镇街任职,在其他镇街和市直部门工作多年后,个别人根据市委统筹安排,可能会成为家乡镇党委书记。

   5

  他们做什么起步教师 团干 办事员

  除了朱国和、詹文光和叶孔新,大多数镇委书记早年的起点并不算太高,通过自身努力一步步升迁至镇街党委书记之位。

  拥有教师经历的镇委书记并不多见。横沥镇党委书记陈锡稳是其中之一,他的履历显示,他最早参加工作时,是东莞中学历史教师,不过这份工作他只干了两年,随后进入司法领域做起律师来,超过30岁时,他开始步入仕途快车道,成为家乡石龙镇党委委员。如今担任企石镇党委书记的陈福坤,从政之前的职业亦是教师。

  拥有共青团履历的官员,在现任镇委书记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常平镇委书记黄庆辉曾经在省市两级团委工作了13年。现任南城街道党委书记陈桂明,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曾担任过团市委副书记一职,道滘镇委书记杨礼权在上世纪90年代,也曾在团市委任职。不少曾经担任过镇街党委书记者,也都有共青团工作背景。如万江镇党委原书记陈志超,就和陈桂明在团市委共事了两年,还有塘厦镇党委原书记张国平、谢岗镇党委原书记卢贯纪、茶山镇党委原书记翟崇碧等等。

  此外,不少镇街党委书记,都是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比如财政局办事员、司法所办事员、农办技术员、变电站班长等等。正是在这些镇委书记经历的鼓舞下,如今不少东莞的年轻人,仍将把进入政府工作作为首选,哪怕只是一名办事员。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