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凝神聚力克服约束 踏上创新驱动发展征程

30.03.2015  13:52

东莞专业镇数量众多,产业集聚度高。虎门的服装、长安的电子、大朗的毛织、横沥的模具等,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然而近年来,随着外部需求锐减,出口订单大幅下滑,东莞的外贸出口形势遭遇严峻的挑战。

从内部看,东莞现有土地资源紧张,传统制造业用工难、用工成本上涨问题十分突出。从企业自身情况看,大量中小企业生产设备老化,更新投资不足,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很多镇街的特色产业在继续做大做强的道路上遇到了“拦路虎”。

穷则变,变则通。原来依靠规模扩张的工业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就需要靠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促进镇街产业转型升级。

日前召开的东莞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强调,要紧紧围绕电子、家具、服装、毛织、食品、五金模具等优势产业集群,通过“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和“完善综合服务平台”两大抓手,大力推进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镇街要做到对自己的特色产业进行创新,让家门口的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技术领先优势,需要强化镇街科技工作力量,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土地资源不足,就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突破核心技术;企业招工难,就提高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继续推动机器换人战略。

创新的核心是人才,从全球引进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转型升级才能具有前瞻性。镇街只有以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才能爬坡越坎,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掀起的新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上,镇街正在凝神聚力克服约束,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各个镇街科技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以孵化、加速科技创新型企业为目的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东莞以燎原之势发展。截至目前,东莞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0多家,常平科技园、高盛科技园、天安数码城、虎门电商产业园、松湖华科……正在踏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征程。

本报观察员  范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