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中的自己比真实好看30% 是真的吗?
时常听人说,镜子中的自己比真实好看30%,这是真的吗?
在现实生活中,不通过某种介质,我们是看不到自己长什么样子的,如果想看到自己的脸,也只能通过镜子、照片或者录影。当然,也可以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确认自我形象。那么问题来了,每个人对美的评判标准不一样,一个对自己的相貌缺乏自信的人,即便在旁人眼中可爱,而他本人依旧觉得镜子里的自己丑极了。
自我面部认知的研究一般选取照片(或者修改后的照片)、 视频 作为研究材料,给本人或旁人(这个旁人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人)来评价,以分析动态与静态或者自我面部识别与他人面部识别的不同。有两个实验也许可以揭示一些关于自我面部认知的小秘密。
冻脸效应:动态脸更好看。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理系的Robert等人将同一录像中人物的自然截图和录像本身作为材料分别呈现给被试者,并令所有被试者评价哪一种材料中的人更有吸引力。结论是:动态下的人脸比静态的人脸更有吸引力——无论是群体录像,还是个人录像,甚至在图片翻转的情况下,都是如此。这就是冻脸效应。这个效应也许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不上相。
因为我们的大脑更擅长处理动态图像。有研究者认为大脑对动态图片的加工优势是进化的选择:照相机被发明出来不过两百余年,而人类进化了几千万年,漫长的时间里眼睛都用于捕捉动态的画面,而短短两百年不足以让我们习惯并擅长处理静态图片。神经学上也有研究支持了该结果,从对相同表情动态和静态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结果,可以看到在呈现同一表情动态人脸的情况下,被试的大脑激活区域更多一些。
大脑存在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让我们更喜欢看自己的脸。日本Keio University的研究员设计了一个有意思的实验。他们给大学里同一个班级并且彼此熟悉的学生照相,然后P了一下图,放大或者缩小眼睛和嘴巴,令本人以及其他同学选择出与真人最像的一张,结果发现本人选出来的照片和其他同学选出的照片差异很大:大多数本人选择了更漂亮的照片,而其他同学的选择则更符合真实。这一结果在增加男性被试者后依然没有改变。有意思的是,实验员还加入了一张镜像脸的照片,不过结论依旧,人们还是认为美化过的照片是自己真实的模样。
总之,不是镜子里的脸更好看,而是我们自己记忆中自己的脸更好看。这个结果是不是与人类虚荣的天性有关系?不过这个实验似乎暗示着我们,大脑对自己面部记忆的处理方式可能与对其他人面部记忆的处理方式不同。存在着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也就是说我们更喜欢看自己的脸。
同样也是运用了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被试者在看到自己的脸的时候,左半球前额叶激活程度更高,与看到别人的脸激活区域有很大的区别。
总之呢,关于到底是镜子里的自己好看还是现实中的自己好看这个问题,事实是:记忆里(自我面部加工优势)努力奔跑(动态加工优势)的自己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