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发现魏晋时期北城墙、西汉时壕沟(图)

26.12.2014  16:46

王志伟 摄

长沙发现魏晋时期北城墙

市青少年宫工地发现长沙最早的包砖城墙 保存较好的一段将在原址永久保护

本报讯(记者 尹玮 田芳)市青少年宫工地日前发现的古城墙究竟是什么时期的?考古专家昨日给出了答案:这是魏晋时期的长沙城北城墙,南朝时期曾进行修补、包以青砖,并一直沿用至唐代初期。这也是长沙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包砖城墙。此外,古城墙北侧还发现了开挖于西汉时期的壕沟。据悉,城墙和壕沟历史上曾遭严重破坏,但其中保存较好的一段仍将在原址永久性保护,具体方案正在制定中,预计下月出台。

不仅有古城墙,还有壕沟

市青少年宫位于中山路与黄兴北路交叉路口的东北角,属于长沙市人民政府1999年公布的长沙古城文物埋藏区。

据参与发掘的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此次发现的古城墙墙体为第四纪网纹红土夯筑而成,土质纯净紧密、夯层明显。夯土墙体外侧包有青砖。墙体断断续续,大致呈东西走向,残存遗迹总长约48.7米,宽约8.8米。其中东端长约6.5米的部分保存较好,墙体夯土厚约1.51米,包砖有10层,高约64.7厘米。所用青砖规格较统一,长约41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

考古人员还在距古城墙北侧25米处发现一段壕沟,但因历史上破坏严重,保存状况较差。

壕沟走向与城墙大体一致,残存长度约为32.7米,口部宽约5米,底部宽约4.01米。根据包含物分析,壕沟的开挖年代应当为西汉时期,至魏晋时期仍在使用,并在南朝时期进行了拓展并继续使用,直至唐代初期废弃并填平。

考古专家确认这段古城墙为魏晋时期的长沙城北城墙,而壕沟的性质则初步推测为长沙城的北护城河。

被废弃是因为长沙城向北拓展

至于古城墙和壕沟为何在唐代初期被废弃,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黄朴华结合长沙城的发展作出了解释——长沙城在唐代中晚期时向北拓展到今湘春路一线,原来的北城墙和北护城河因此被废弃。考古人员还发现大量宋代灰坑,证明在宋代曾进行过城市平整,残留墙体被削平,成为生活聚居区。这也是古城墙和壕沟在历史上破坏严重的重要原因。

长沙此前已经发现了上起战国,下至明清的多处城墙或护城河遗址,但唯独缺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环。此次的考古发现填补了这一缺失。

说到长沙古城墙,人们自然会想起天心阁那段苍苔点青的古城墙,那是明清时长沙城的一部分。而长沙发现的最早古城墙遗迹,是在东牌楼附近发现的战国至汉代时的城墙,它是当时长沙古城东南方界标。2012年在万达、华远建筑工地发现的城墙,属长沙晚唐、五代时期的古城墙。

   将原址保护,2017年对外开放

  由于考古发掘及方案修改影响工期,预计市青少年宫改扩建工程竣工时间将推迟至2017年上半年,届时古城墙将同时对外开放。据悉,古城墙和壕沟将以露天加盖玻璃罩的方式进行展示,市青少年宫相关建筑将避开这一地块。“这里无疑将成为长沙又一处历史文化景观,由于这里位于市青少年宫,更利于开展青少年传统历史文化教育。”市文物局局长曹凛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