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家长点开假冒学校老师短信后中木马损失4万

03.11.2016  14:39

  甘某等人假冒学校老师,向家长发送含有木马程序的短信,从而非法获取家长们的银行账号信息,之后通过网上购物再出手套现的方式获利。近日,由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甘某、李某二人信用卡诈骗案一审宣判,法院以信用卡诈骗罪分别判处他们有期徒刑一年,并分别处罚金二万元。

  2016 年 4 月份起,甘某、李某伙同 " 四眼 "(另案处理)等人利用家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假冒老师给家长发带有木马程序的短信,大致内容为 " 某某家长,以下是你小孩的在校纪律评估表 ",随后附上木马链接。家长们一旦点击该木马链接,甘某、李某等人即刻通过木马程序获取家长们的短信、手机通讯录、银行账户等信息,并截获实时手机短信(如银行卡消费手机验证码短信等)。

  据悉,甘某、李某等人非法获取被害人的银行账号后,在网络购物平台上以快捷付款方式大量购买电话充值卡、游戏点卡等商品,再输入截获的银行发送到被害人手机上的付款验证码完成网上购物,购得的充值卡、点卡等商品再在互联网上出售套现。

  2016 年 4 月 15 日,甘某、李某以上述作案方式获取了廖某的两个工商银行账号,并利用快捷支付网上购物消费 27 笔,金额合计 42744.72 元人民币。廖某发现后立即报案,以银行卡被盗刷、交易异常为由向支付宝申请退款,支付宝向被害人退还其中 30497.8 元人民币。甘某、李某通过木马程序窃取他人信用卡信息并非法获取钱财的行为,如今已付出代价。近日,法院以信用卡诈骗罪分别判处他们有期徒刑一年,并分别处罚金二万元。

  深圳检察官表示此类短信利用了家长关心孩子在校情况的心理,且使用了孩子的真实姓名,迷惑性很大,非常容易使家长放松警惕。一旦不慎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手机就会被植入木马病毒,导致个人信息,乃至手机绑定的网银、微信、支付宝账户内资金被盗取。

  在此,深圳检察官忠告市民收到此类网址链接的短信,千万不要轻易点开短信中的链接,要先与孩子就读的学校或老师联系,确认该短信的真假。如不慎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应立即冻结相关银行、支付宝、微信等账户,发现异常交易,应立即申诉,以减少或避免资金损失。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洪妙燕

责任编辑: GDN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