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银行卡怎么处理?处理不当隐患大

22.05.2017  10:31

  银行卡太多,去银行柜台办理注销又嫌麻烦,不少人积攒了一堆闲置银行卡,但这一偷懒,却存在不小隐患。近年来,银行卡作为一种便捷的支付工具普及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网上倒卖银行卡的现象也日益突出,并呈现出不断蔓延的势头。因为银行卡内存储了很多个人信息,若该卡被用来从事非法活动,将给卡主带来巨大法律风险。

  众所周知,闲置衣物、书籍可以捐赠,废旧家电、家具可以回收……但搁置一旁花花绿绿的银行卡又该如何处理?不当处理会有哪些隐患,如何处理才是最为安全可靠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咨询了银行业相关人士。

  市民做法:置于家中自行剪卡

  “我的闲置银行卡一般都是放在家里的一个盒子里,过期了也没钱了,卡自动就会被注销,没有想过收藏,但是随意丢掉又担心影响账户安全。”市民韦先生向记者道出了他的想法。  

  除了置于家中闲置,不少市民还有会将闲置银行卡剪角。工作多年的程小姐表示,除了剪卡,她还会前往银行销户,为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加一把锁。她也咨询过银行的工作人员,如果卡内没有欠费,别人捡到自己已剪角的银行卡也是用不了的。

  业内人士:处理不当或有安全隐患

  中国人民银行韶关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科工作人员介绍,市民手中闲置的银行卡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产生诸多风险。如果通过出售等方式落入不法分子手中,持卡人的个人信息会被泄露和受损,且持卡人还极有可能出现被误认为是诈骗犯、被控非法洗钱以及被动逃税。  

  此前,有不法分子凭借着收购回来的大量银行卡,快速地将钱分成小数目款项转到这些银行卡里,然后从多个柜员机里将钱取走。一旦警方发现,通过取款银行卡也只能找到原持卡人,原持卡人将有被误认为是诈骗犯的可能。不法分子通过购买他人的银行卡也可实现逃税的目的。持卡人被动逃税,且需承担补缴税款的责任。这种情况是不法分子首先购买一大批他人的银行卡,然后通过银行的工资发放系统给这些银行卡发工资,也可能是劳务费之类。以各种名目把钱打入这些银行卡中,然后迅速取出,从而在账目上虚构了大量的成本,实现逃税的目的。如果持卡人并不知道自己的银行卡上得到了大量的各类收入,也没有主动报税,那么可能会被税务机关约谈,责令补缴相应的税款。  

  “除此之外,还极有可能出现信用炒家使用他人闲置银行卡为网店刷信用度;购买他人闲置银行卡将现金打入其中送礼行贿的方式的现象。”上述工作人员还表示,由于受贿人需匿名接受汇款、转账、消费,不少收购银行卡的帖子中,常会有买家特意强调,收购的闲置银行卡要有名字和密码。因此,个人信用被泄露和受损的隐患便深植其中。银行卡一旦卖出,出现违法行为或信用问题,能够追溯的均是账户所有人,却保护了真正的不法分子。且银行根据个人信用放贷,经警方查收,个人信用将受损,持卡人将难以申请银行贷款。

  正确处理  规避安全风险

  对于市民自行减角处理闲置银行卡的方法,位于市区一家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陈小姐表示,这种方法只能保障这张卡被他人捡到也不能使用,但是在银行系统中这张卡还是存在的。如果是储蓄卡,将短信服务等业务取消了就不会再产生费用。而同一持卡人在同一银行开立卡数不得超过4张,达到这个上限,持卡人必须先挂失、补办此前闲置银行卡新卡后,再进行销户,才能另开户办卡。如果手中有多张闲置银行卡的市民,陈小姐还是建议前往银行柜台办理销户的手续。而如果是信用卡,在不清楚其是否会产生欠费和透支的问题,为了个人资产和信息安全,最好是前往银行按流程办理销户,也可自行拨打信用卡中心的电话进行注销。注销之后,银行工作人员一般会作剪卡处理,如果没有的话建议自己剪掉,然后将剪开的银行卡分别丢到不同的垃圾桶。  

  记者手记  

  莫因小利出售个人银行卡

  不少市民手中都会有几张闲置的银行卡,一些商家和不法分子瞄准人们喜欢以废弃物换钱的思想,在网上公开买卖闲置银行卡,美其名曰“收购收藏”向市民收购废弃银行卡。收购银行卡,可能是用来进行诈骗和洗钱等违法活动,尽管持卡人不知情,但实际仍触犯了国家法律。  

  “根据《刑法》《银行法》和《反洗钱法》中的相关规定,个人以牟利为目的出售银行卡,并且是大批量的,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严重的还会构成刑事犯罪。即便持卡人毫不知情,也逃不开连带责任。”央行发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银行卡及其账户只限经发卡银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  

  市内多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均表示,市民应注意保障自己的利益,银行卡内储存了许多个人信息,出售银行卡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破解并盗取个人信息用以复制卡片犯罪,市民更可能因此而招致损失,所以市民不要随意出售自己的银行卡,以防因小失大。

编辑: 李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