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南侨机工代表:感激祖国未把我们忘记
中新社北京9月3日电 题:阅兵观礼活动南侨机工代表:感激祖国未把我们忘记
作者 钟旖
“能够亲眼目睹国家繁荣复兴,见证祖国的光荣时刻,我很感恩。”当抗战老兵方阵从天安门城楼前驶过时,坐在西临观礼台上的蒋印生起立敬了个军礼,泪眼朦胧。
作为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礼的南侨机工唯一代表,88岁的蒋印生在电话中告诉中新社记者,在观礼时,他特意佩戴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只因“这份褒奖属于所有南侨机工,属于所有抗战时期的爱国侨胞。”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汽车司机及汽车修理技工回国服务团的简称。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受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感召,散居在东南亚多国的3193名南侨机工,于1939年回到中国抗日大后方云南昆明,参与滇缅公路国际援华战略物资的运输任务。
“回国那年我13岁,与4名同学一起飞抵昆明……如今,他们都不在了。”每当谈及战友,蒋印生都忍不住红了眼眶。战火纷飞年代,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的蒋印生瞒着父母,“一心想着保家卫国”,被编入西南运输处华侨先锋队担任驾驶员。
抗战胜利后,一部分南洋华侨离开了中国,另一部分选择留了下来。18岁的蒋印生作为扎根中国的一员,在重庆永川安了家。1980年,通过外交途径,蒋印生带着妻子与阔别40余年的老母亲在加尔各答相聚。面对家人的挽留,蒋印生拒绝了,理由是他的心早已在中国,不想再离开。
“幼年时,父亲就常教导我,祖国不富强,侨胞在外就没有尊严,没有地位。”蒋印生认为,祖辈相传的爱国意识是促使自己回归中国参与抗战的源泉,“相信其他南侨机工也是如此。”“家国情怀,一直是身处海外的侨胞们悬在心头的精神准则。民族存亡关头,还有什么不能舍弃呢。”蒋印生说。
从1939年到1942年,滇缅公路共向中国各抗日战场输送约50万吨军需物资、15000余辆汽车,被誉为抗战运输线上的“神行太保”。使命与危险总是并存,面临疟疾、险路、日机轰炸……先后有1800余侨胞永远长眠祖国西南边陲的红土高原。
从首批爱国侨胞踏上国土到现在,76年过去了,华侨华人在抗战中做出的贡献也为世人铭记。据当时的国民政府统计,为支援祖国抗日,华侨捐款总计超过13亿元,侨汇达到95亿元以上,占到当时中国军费的43%。
目前,海内外在世的南侨机工仅剩12人。已至耄耋之年的蒋印生在采访末尾表示,“和平来之不易,我感激祖国和人民没有把我们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