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禽流感 人眼“电眼”齐留神

23.02.2015  22:15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熙灯) 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陈洞村的帽峰山中,有一个“野生动物园”,它既是广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也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作为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它临时“收养”了林业部门日常查获、救助的野生动物,也收养着被市民养厌了的宠物;作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它承担着一项重大的任务—监测包括鸟类和兽类在内的野生动物有无生病或异常死亡。为更好地监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去年,该中心安装了105个“电子眼”,通过人眼和“电子眼”齐齐监控辖内野生动物的一举一动。

  巡山收集动物粪便送检

  由于近期不少地方出现了野生鸟类感染禽流感和家禽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目前成了该中心的工作重点。

  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监测包括鸟类和兽类在内的野生动物有无生病或异常死亡;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发生,工作人员将收集到动物的粪便、皮毛、唾液,甚至是血液,送到有检疫资质的机构检验这些野生动物是否患上禽流感;一旦确诊有野生动物患上禽流感,“防禽”应急预案立即启动,相关情况在两小时内迅速上报。同时,该地继续做好候鸟迁徙地、栖息地的消毒免疫工作。

  承担着照看和监测任务的主要是工作人员林兆铭。由于从业多年,37岁的林兆铭对这些工作已是“滚瓜烂熟”:用肉眼判断粪便是来自于兽类还是禽类,从动物的体态、眼神,判断其是否生病。

  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办负责人何雪峰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多地出现禽流感疫情,林兆铭收集动物粪便送检的频率比平时要频繁得多:淡季是1个月甚至1个季度送检一次,现在几乎每周一次。

  据介绍,占地645亩的“野生动物园”眼下只有5个人,除林兆铭外,还有一名管理基建的员工、两名保安和一位负责水电设备维护和做饭的工人。而真正照看、监测园内的野生动物的基本上只有林兆铭一人。为此,何雪峰打趣说,称此地为“一个人的野生动物园”可谓名副其实。

  安装“电子眼”帮助监控

  去年年初,市林业和园林局在“野生动物园”安装了105个“电子眼”,其中8个是球形的。这些“电子眼”监控着监测点的出入口、通道、鸟笼和水塘等。

  “去年还发现了有迁徙的鹭鸟在此中途休息、觅食。”小池说,作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野生动物园”要监管的野生动物除了查获、救助和园内原本野生的,还有迁徙途中来此候鸟,因此,看管和监测的任务相当重。而“电子眼”的安装,不仅可减轻林兆铭的负担,而且可以更好地监控野生动物的生老病死。

  据了解,广州19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已安装了“电子眼”除了“野生动物园”外,还有广州动物园、流溪河森林公园监测点、石门森林公园监测点、帽峰山森林公园监测点、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监测点。

  南沙湿地员工兼职监测员

  和“野生动物园”有专职监测员不一样的是,作为候鸟必经之地的南沙滨海湿地公园的监测站的监测员却是由公园员工兼职的。本周一,记者来到南沙湿地公园见到了兼职的陈业鸿。

  作为南沙湿地公园的员工,陈业鸿可谓是“万能”的:观光车、游船驾驶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监测员,临时解说员……陈业鸿告诉记者,他每次带游客观光游览的时候,也是查看园内野生动物情况的时候。一路走一路看,发现有异常即向相关领导汇报,领导再向更高级别的部门汇报。

  “应急预案”将发布实施

  据了解,广州市其他监测测站点分布于广州市候鸟资源丰富的森林和公园、野生鸟类交易市场、野生动物观赏园区、候鸟栖息地等区域,按照职责分工,巡查和监测本地区,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将信息监测报送至广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监测站,再由广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监测站汇总上报省疫源疫病监测总站。

  据介绍,目前,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起草制定的《广州市突发重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专项应急预案》即将正式发布实施。如发现有鸟类异常死亡的情况,将根据死亡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启动相应预警级别的应急预案。

  作者:黄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