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政府角色悄然转型
政府“独立承担”转向“主导”,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仍待加大
连日来,广东各地的持续性大暴雨,使得防灾减灾的话题不断升温。在中山,防灾减灾工作已经由政府“独立承担”向“政府主导”转变。本月中山首次尝试引进社会组织参与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便是源自于这一转变。上述变革仅是开始。全国人大代表贺优林就建议,在中小学增设相关课程或者演练,并将其制度化定期开展,以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有市民则建议,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可引进市场化机制,从而更科学地降低灾害损失。
进步
物资代储运输发放工作交行业协会
救灾物资长期放在仓库会不会造成浪费、一旦发生灾情如何第一时间将物资送至灾民手中……
近年来,随着城镇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各类灾害风险不断增多,城市安全设防的问题亦日益突出。如何大幅提升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成为许多城市绕不开的难题。在中山,防灾减灾工作正从政府“独立承担”向“政府主导”转变,借此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形成防灾减灾合力。
在今年防灾减灾宣传日活动启动仪式上,市民政局就与相关社会组织代表分别签署了救灾物资代储备以及物流配送协议,委托市食品行业协会、市商贸流通协会作为生活类救灾物资的代储备单位,委托市物流协会、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作为中山市救灾物资物流配送的合作单位。
今后,民政部门将重点储备帐篷、被服、发电净水设备等物资,食品、饮水、日用品等不易保存的物资交由食品行业协会和商贸流通协会的成员企业免费代储,运输和发放工作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物流协会成员企业负责。
据介绍,以往民政部门曾通过公开招投标,由商家(超市)代为储备救灾类生活物资,并按物资价值的3%支付代储备费用。为实现代储物资的有效监管和快速调拨,市民政局现在尝试与相关社会组织达成合作协议,以期通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行业及专业优势,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社会动员能力建设。
背后
借市场化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中,如何以最短的时间和相对经济的方式,迅速集结大量救灾物资并及时运送至灾区,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有效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具有深远意义。”市民政局的说法,也道出了目前中山防灾减灾机制变革的意图:将防灾减灾定位为公益事业,借市场化提升全市防灾减灾能力。
在当前各类灾害风险频发的背景下,这一变革确实显得十分必要。
以本月中山首次尝试引进社会组织参与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为例。笔者了解到,参与合作的中山市商贸流通协会,拥有会员单位80多家,其中包括广东益华百货有限公司、壹加壹商业连锁有限公司、中智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华润万家生活超市(中山)有限公司、吉之岛百货等龙头企业。
而市食品行业协会目前有会员单位80多家,其中包括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鹰唛食品有限公司、中山市粤山泉矿泉水有限公司、黄圃泰和腊味有限公司、中山市采蝶轩食品有限公司、中山市健康饮料厂等。
可见,市商贸流通协会和市食品行业协会在救灾物资贮备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比拟的行业优势。市民政局与上述两家行业协会签署救灾物资代储备协议,有利于发挥他们的行业优势。今后,民政部门将重点储备帐篷、被服、发电净水设备等物资,食品、饮水、日用品等不易保存的物资交由食品行业协会和商贸流通协会的成员企业免费代储。
“由行业协会负责救灾物资储备工作,既调动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降低了仓储和运输成本,又能够增加救灾储备物资的种类,提高救灾物资储备能力,有效拓宽了救灾物资供应保障范围,扭转了发生紧急情况临时委派物流公司提供服务、救灾物资配送难以保障的被动局面。”市民政局救灾救助科科长余薇表示。
建议
可在中小学增设防灾减灾课程
“救灾物资放在仓库久了会过期,如果一直派不上用场就等于浪费政府资源。这些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本身就有仓库储备物资,不需要政府再找地方放,而且他们对将近过期的食品物品会定期处理。”对于政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转变,市民张先生表示支持,并建议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等公益事业。
事实上,张先生的建议也在政府的考虑范围内。笔者获悉,目前中山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一共1842个,其中社会团体47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63个。2013年,中山又公布了两批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作为各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或购买服务的依据。目前中山的城乡基层群众生活类社会组织、社工机构以及志愿者组织遍布各镇村,在防灾减灾上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基层工作优势。
在防灾减灾方面,也有市民建议加速引进市场化机制,如运用商业保险机制采取政府出资、慈善捐助等多种途径,为居民购买灾害小额人身财产保险,为特殊群体如老年人购买安康保险,减轻他们因灾害突发伤亡给家庭造成的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贺优林则建议,要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需要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他提议,中山可在中小学增设相关课程或者演练,并将其制度化定期开展。
南方日报记者 游玉华
通讯员 程倩敏
32家社会组织被撤销登记
□相关
近日,中山市怡华艺术培训中心等3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被依法撤销登记。上述单位2011年度、2012年度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或不参加年检,市民政局依法对上述单位作出撤销登记的处罚决定。
据悉,此次撤销登记的3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涉及全市13个镇区,其中教育类18个、体育类1个和劳动类13个。为做好此次撤销工作,市民政局集中半个月时间,对上述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实地检查,逐个梳理,排查摸底,全面、详细地调查、收集和掌握了这些单位的违规事实。
此外,市民政局还积极加强与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各镇区的沟通,协同执法、形成工作合力,做好实施行政处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处罚流程,按照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听证——撤销的步骤,经过进一步审核和评议,最终确定处罚意见,作出撤销登记的处罚决定。
笔者了解到,近几年中山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目前全市社会组织总量为1808个,其中社会团体47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31个,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超过2.6万人。中山除设立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发展力度,还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举的方针,加大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外,促使社会组织数量和质量得以同步提升。
游玉华 程倩敏